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 第579章 猫猫对人类幼崽充满了好奇!关于美食纪录片的计划!【求订阅】

第579章 猫猫对人类幼崽充满了好奇!关于美食纪录片的计划!【求订阅】(3/4)

事情,便给车仔发了条消息:
    “找个大盆,浸泡二十斤长糯米,水要多点,再泡五斤红芸豆,明天我做一样陕西人喜欢吃的甜品小吃。”
    甑糕的配料很简单,长糯米配上红枣和蜜枣就行,林旭加红芸豆,主要是起个丰富口感的作用。
    糯米分为两种,圆糯米和长糯米,相对来说长糯米更黏,吃起来也更美味,而圆糯米,更适合用来二次加工,比如年糕、糍粑什么的。
    甑糕的做法并不难,先把这些食材泡透,再分别蒸一下,最后合在一起,盖上荷叶重新蒸制就行了。
    做这道美食,需要用到一种古老炊具——甑。
    甑的外形像缸,底部有密集的小孔,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从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甑,到商周时代的铜甑,再到唐宋时期的铁甑,虽然材质在发生变化,但甑的形式和外形,却一直流传着。
    直到现代社会,这种古老的炊具依然还在陕西各地发光发热。
    用甑做出来的米糕更香,口感更好。
    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曾经在《秋花歌》中写出了“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的诗句。
    诗中的“大甑炊玉”,指的就是用甑来蒸米饭。
    “老弟在看啥呢?”
    陈媛媛旁听了一会儿,觉得曾晓琪聊的越来越专业,便没再旁听,而是在沙发上坐下来,小声跟林旭聊着。
    “我准备做点甑糕,在考虑要不要买个甑。”
    这玩意儿现在还真能买到,不过就是铁皮的,比较薄,效果大概跟蒸锅差不多,但几十斤糯米,一般的蒸锅可蒸不下。
    甑糕?
    陈媛媛还没说话,旁边的窦雯静就来了兴趣:
    “老板你要做jg糕吗?多做点啊,这是我最喜欢的美食,这次我爸妈来京城带的jg糕被陈总和舒宝宝抢着吃了……”
    当时窦雯静的父母刚过来就赶上了林记的年夜饭,便拿出了带来的美食,然后被喜欢吃甜食的陈燕和舒云吃了大半。
    陈媛媛好奇的问道:
    “jg糕?那个字不是念zeng吗?是我小时候学错了?”
    窦雯静说道:
    “是我们的口音问题,陕西口音浊化,所以zeng糕就成了jg糕,还有的地方读j糕……反正不管怎么读,我这会儿好馋,啥时候能吃上啊老板?”
    林旭没想到,甑糕还没做好就有了这么多人等着吃。
    他说道:
    “后天能吃上,到时候你们可以当成早饭。”
    在陕西地区,甑糕还真是早餐的一种,一块甑糕下肚,大半天不会饿肚子,很多人早上都喜欢来一份。
    窦雯静脸上满是期待:
    “好啊,那我可得多吃点,过一下吃甑糕的瘾。”
    三人在一旁聊甑糕时,陈燕和曾晓琪也在跟骆嘉耀谈合作。
    都是亲戚,加上都想做好一档美食节目,所以合作谈得很顺利,连冠名分成等项目,骆嘉耀也表示会尽量帮大家争取。
    日播的美食教程节目好安排,央视那边也知道《食味人间》,现在能上一个类似的电视节目,肯定举双手欢迎。
    但长纪录片就有些分歧了。
    骆嘉耀想做一款类似舌尖的节目,穿插各地的人文风貌和物产,这样不仅能得到台里的批准,还能获得的地方上的支持。
    但曾晓琪和陈燕都觉得前几年的《舌尖三》已经搞臭了这个系列,所以最好还是换个新的方式。
    而且最好是别的台以及别的公司都做不出来的节目。
    这样既能显示出央视在传媒领域的地位,也能一扫舌尖带来的阴霾。
    曾晓琪见双方争执不下,便冲林旭问道:
    “林老板,你对美食纪录片有什么好的建议没?”
    林旭好歹也给电视节目配过音,还是粉丝众多的美食up主,也算是传媒圈子的人,所以此刻她想听听有没有什么高见。
    林旭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最好能发挥出欢乐传媒的优势,咱们签了那么多大厨师,可以从他们身上下手,正好也帮自己人在电视上露个脸。”
    陈燕疑惑的问道:
    “那么多厨师都出现在同一个节目中,阵容是够了,但有这种把所有名厨凑在一起的活动吗?”
    刚说到这里,陈燕突然眼前一亮。
    她旁边坐着的曾晓琪也反应了过来,两人同时说道:
    “国宴!”
    什么活动能把京城所有名厨汇聚在一起呢?
    那就是国宴!
    在大会堂举办的国宴,有时候需要招待五千人以上。
    这样的宾客人数,对后厨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都会从各饭店抽调人手,组成强大的后厨队伍。
    除了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