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 第二十七章 怨言

第二十七章 怨言(1/2)

    连云堡虽然比不上魏晋南北朝那些可以容纳万人,令胡人望而生畏的大坞,但规模也不小。
    长280步,宽200步,相当于一个小城了。
    当然了,它本来就是按照驻兵500人的上镇(即守捉城)规格修筑的。
    堡内部是连通的,没有院墙、回廊这些复杂的构造,人畜杂居,郭映一入堡就闻到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熏的他险些晕厥过去。
    两世为人,他哪里受过这个罪,但为了不在众人面前留一个娇气的印象,只好忍着恶臭继续往前走。
    毕竟这也怪不了戍卒,若是他们真将马厩、猪圈、牛栏、犬舍、鸡埘设在离军堡稍远些的地方,只怕不出三天就要被吐蕃人抢光。
    堡内东西两面都是黄土夹着麦秸、芨芨草的盖成的土屋,屋顶上铺着厚厚的茅草,墙壁用泥巴抹的光滑,有门无窗,墙角处堆有捆起来的柴草,看样子是冬季御寒堵门用的。
    四百人马进驻,声势浩大,堡里的民众大概是怕生什么乱子,大半都躲到屋子里。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唐军军纪并不好。
    当然了,古代都这样,没什么需要过多强调的。
    路上,郭映遇到了几个妇人、孩童,皆是面有菜色,衣裳破烂,麻木的垂着脑袋,看得他暗暗心惊,好好的一个大唐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戍堡将士平日里都住在这暗无天日的土屋子里吗?”
    郭映越看越觉得心惊,忍不住开口询问。
    “春夏两季偶尔回家住几日,秋冬两季是吐蕃犯边最频繁的时候,兵士们大半都住西面的烽燧里。”
    张明一边解释一边引着郭映往粮仓、武库。
    “那吃穿用度是怎么解决的呢?前番我听你说朝廷今春又削减了粮饷,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以前我等不管是平安史二贼、还是抵御吐蕃,朝廷每月都会给家属支粮,可自打今春之后,朝廷给的粮秣就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这还不算,便连我等的酱菜、盐、醋、酒、衣物,也只有原来的半数了。”
    “岂有此理?”郭映勃然大怒。
    边军将士,浴血沙场,百战余生。
    一刀一枪拼杀出来,流的汗,淌的血,付出的代价不计其数,结果却换来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的漠然置之,让他们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让他们的妻子父母忍饥挨饿。
    这是何等的道理?
    当年召人家入卫的时候火急火燎,一口一个小甜甜,结果用完了人,安西北庭的士卒全变成了牛夫人。
    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将军息怒,此事我倒是略微猜到一二。”
    随侍在一旁韦皋见郭映脸色铁青,神色冷厉,忙站出来说话。
    而今樊泽做了冯河清麾下了厢都虞候,郭映身边也就剩下韦皋、荔非珣、王储、李逊,这其中又以韦皋智略见长,此刻见他开口说话,郭映也是识趣的收敛了情绪,点头示意他讲来。
    却不料韦皋不答反问:“将军可知,段帅这个节度使使职的全称是什么?”
    “难道不是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郭映脱口而出。
    “不对!”韦皋笑着摇头:“是四镇、北庭行营、泾原郑颖节度使,河南郑州、颖州也归咱们泾原军统辖。”
    “十年前,马帅以本镇残破,土地贫瘠,军粮难以为继上书朝廷,代宗皇帝也深知以泾州一州养三万大军,确实艰难,便将泽潞镇治下的郑、颖划归泾原镇遥领,两州税赋,也都拨付泾原。
    如今已经过去十年,朝廷认为泾原已不复当年战乱之后的凋敝荒芜,所以在今春收回了颖州,划给了永平军。
    职部猜测,这就是将士们待遇下降的原因。”
    “原来如此。”
    郭映顿时心下恍然。
    原本他还以为泾原军的粮秣、赏赐都是取自淮南、江南,像其他几个镇一样,由朝廷统筹调配,没想到其中竟还有这么个内情。
    “泾原军遥领了郑、颖二州十余年,朝廷此番收回颖州,致使兵士们的待遇大幅下降,殊为不智啊。”
    郭映摇了摇头。
    他这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日后必遭反噬,只是眼下这话并不适合说出来。
    当然了,也不能说朝廷的这个决策是个昏招。
    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已割据齐地十四年,坐拥十五州、麾下兵马十万,淮宁军(即淮西镇)节度使李希烈坐拥十州,麾下俱是精兵强将,若是夹在他俩中间的永平军支棱不起来,让这两人联合起来,河南、京畿就要变天了。
    届时,河朔三镇也定要卷土重来。
    值此之时,代宗皇帝将泾原遥领的颖州收回划归永平军,不失为一个未雨绸缪的明智做法,但是他做这个决定,完全不考虑泾原军将士,也是失智。
    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