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 第三十一章 诏令

第三十一章 诏令(1/2)

    军情如火,郭映与郝玼快马加鞭赶回了连云堡。
    不过两人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只是将缴获的马匹、几个受伤的士卒,还有四个阵殁了士卒做了妥善安置之后,就又马不停蹄赶往了安定城。
    也是凑巧,值守节堂的正是前几日送郭映走马上任的招召将张羽飞,他见郭映风尘仆仆地赶来,也是有些惊讶。
    “郭十将,你这是……”
    “本将奉命深入原州探查敌情,而今匆忙赶回,是有要紧的军情禀报大帅,请将军速速通传。”
    郭映直截了当的说。
    张羽飞见郭映神色严肃,知道必是紧急军情,当下也顾不得寒暄客气。
    “段帅之前有过吩咐,帅府、节堂两处随郭十将你出入,我这儿就不通报了,你自己进去吧。”
    “谢张十将通融。”
    郭映颔首抱拳一礼,跨步入内。
    然而一进节堂,他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堂中气氛有些剑拔弩张之感,而且泾原军有名有姓的将领都在堂上,阵势比那一日他登堂拜见时候的阵势还大。
    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郭映环视众将一圈,见众人都是阴沉着脸,心里越发不解。
    不过脚下却未停顿,径直穿过堂中间,走到段秀实的帅案前:“末将游奕使郭映,有军情禀报。”
    “唔,你来的正好,我这儿正好收到一道朝廷颁下来的旨意,正准备让人前往连云堡宣给你听,这下省得麻烦了。”
    段秀实闻言并未追问军情,反而是说起了朝廷旨意,语气平淡。
    郭映愈加诧异。
    “大帅请说。”
    段秀实微微抬眸,看了郭映半晌,方缓声开口道:“圣上有召,和蕃使团不日将出京,令沿途各镇勿得侵扰使团,勿得伤吐蕃臣民,其余诸镇,亦不得挑起边衅。
    自即日起,你和你麾下的游骑就不要再深入原州州境,只驻守连云堡备御吐蕃就是。”
    郭映怔住!
    这……
    像是李适能干出来的事儿。
    不过该说的话他肯定是要说,他这人就这个性格,有一说一。
    “大帅,恕末将斗胆,这不是我们挑不挑起边衅的问题,而是吐蕃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他得势不饶人,还要动兵,咱们还能引颈受戮吗?”
    段秀实眉梢跳动了一下。
    “圣意难违,我等做臣子的,遵从圣人诏命即可,对了,你方才说有军情禀报,正好本镇大将都在堂上,不妨直说吧。”
    “是!”郭映应了一声,随即将郝玼从俘虏口中问出来的消息,向众将做了汇报。
    “这消息应该不假。
    蕃贼畏春夏疾疫,晚春、盛夏牧马于青海,待立秋天气转凉,则使妇孺老弱驱牛羊于原会兰渭四州之间,为大军后勤,犯我疆界。
    如今尚赞摩从青海移帐河州,召集四方将校会盟,明显是在做大战前的部署,只是不知蕃贼是要攻取剑南,还是要犯我西北。
    但依末将愚见,不论是吐蕃要犯哪一边,我等都应当知会朝中一声,使剑南、邠宁、凤翔诸镇早作准备,至少避免百姓再度被掳掠屠戮。”
    节度留后刘文喜首先上前分析了一番局势,顺带着提了建议。
    段秀实听罢,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刘文喜。
    刘文喜也是安西军出身,年岁比段秀实小个十来岁,四镇、北庭行营军中一应事务也由统筹,颇得军心,一直有执掌泾原的野望。
    只是前任节度使马璘更看重段秀实,病重之时令段秀实代理了节度副使,刘文喜并未能如愿当上节度使,因而心存怨念,一直想找机会扳倒段秀实。
    无奈段秀实处事公正,深孚人望,连淮西、徐州来的那些客军将士对其也是敬重有加,他根本找不到扳倒对方的机会。
    如今听郭映提及吐蕃要犯边疆,刘文喜便借坡下驴,趁机表明了立场,如果段秀实不上报的话,而吐蕃果真犯边,那他就是知情不报,备御无方。
    如果他上报的话,那他就是打皇帝的脸,和蕃使团还京中没出发,此时若是传回一个吐蕃即将入侵的消息,那这蕃还怎么和?
    段秀实虽然看透刘文喜的算计,但也感觉颇为棘手,毕竟这不仅关乎着泾原军,还关系到边陲安危,不容忽视。
    略作犹豫之后,段他将问题抛给了堂上诸将:“诸位,你们以为呢?”
    堂上诸将面面相觑,却始终没有一人吭声。
    节度使和节度留后斗法,谁也不愿意掺合进去。
    见状,段秀实也懒得继续纠结,直接拍板决断:“军情,讲求一个准字,而不是靠估计、推测、臆想来确定,除非有明确消息表明吐蕃将要犯边,否则,本将绝不会扰动圣躬。
    当然,你等也绝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有变,立刻示警。”
    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