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 第四十九章 荒唐的决定

第四十九章 荒唐的决定(1/2)

    剑南大捷送至京师的第二日,长安沸腾,而在这举国欢腾之际,众宰相却破天荒的忙碌了起来。
    忙什么?
    议事!
    如何封赏有功之臣,钱粮自何处取,和南诏的关系是不是要缓和一下,要不要藉此大胜着手削藩,总之,宰相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繁琐。
    虽然皇帝才是那个拍板决策的人,但皇帝可不会事无巨细的亲自考虑,也考虑不过来,大体上还是得宰相们商讨个七七八八,再呈到御前经由皇帝审阅。
    今日于中书内省政事堂参政的宰相有五人。
    中书令郭子仪。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祐甫。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炎。
    太子太师、同平章事朱泚。
    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忠臣。
    “都将李晟沉肃有勇,坚明能断,既然他将剑南大捷消息报到中枢,那就断然不会有假,诸位相公以为,当如何赏其功勋?”
    最先开口说话的是八月时候为崔祐甫举荐的宰相杨炎,他身着毳(cui)冕,头戴三梁进贤冠,腰佩金鱼袋,须眉浓密,精气饱满,突出一个意气风发。
    确实,他有理由意气风发,在故主元载被诛杀后,他竟又因为才华出众为新君起复,而且他才刚过五十,至少还有十数年的政治生涯。
    他有足够时间去实行他的政治理念,去实现他的宏伟抱负。
    杨炎于一众宰相中资历最浅,功勋最薄,按理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抛砖引玉,主持堂议,但谁让他荣宠正盛呢。
    更何况在之前吐蕃南诏入侵、李适六神无主的时候,正是他一力坚持不让崔宁回镇西川,而是让朝廷出兵平叛,既解救了川蜀的危局,又避免川蜀重新退回崔宁割据的局面。
    如今大军得胜,杨炎自忖无论如何自己也有三分功劳,于是便借机揽起了权。
    郭子仪确实垂垂老矣,而且他向来对于小人君子都是礼敬三分,自不会与他计较什么,而崔祐甫病重,连入省堂议都是家仆抬入的,哪里有余力与他争权夺利。
    朱泚虽然有忠义之名,颇得先皇器重,但因为他弟弟朱滔领幽州镇屡降屡叛,新皇李适对其并不能完全信任。
    至于李忠臣……
    呵呵,一个因奸淫部将妻女被养子赶出镇的丧家之犬,能让他列席堂议已经算是恩典,他怎么还敢奢望主持堂议。
    杨炎目光扫过身躯高大魁梧的李忠臣,嘴角微弯,浮出一丝讥讽。
    想吕奉先有虓虎之勇,尚且因为爱诸将妇而为部将生擒,何况你李忠臣一个边野鄙夫?
    只可惜,大好淮西镇,落入李希烈手中了,此人年富力强,野心博大,他日定是第二个安禄山。
    不过,他若识趣倒还罢了,倘若胆敢有异动……
    杨炎眼神微眯,闪过一抹寒光。
    李忠臣见杨炎目光不善望向自己,忙顺着他的意思的回道:“李都将本官已至三品,再往上就是尚书仆射、三少一级了,不如加个检校官?”
    “李都将才五十岁,往后为国朝的征战还长着呢,便是加检校官,也有加完的时候,到时候怎么办,又是封无可封吗?”
    杨炎皮笑肉不笑的嘲弄一声。
    李忠臣闻言脸色变幻不停,最终咬牙道:“杨相公所言极是,李某受教了。”
    由不得他不低头,毕竟落架的凤凰不如鸡,何况他只是一只秃鹫。
    一语震慑住了李忠臣,杨炎嘴角勾勒出一个淡淡弧度,继续道:“依我看,不如加封其实户,再赐其妻诰命,擢其一子为六军亲将。”
    “那么杨相公以为,加封多少户合适呢?”
    患病在身的崔祐甫睁着浑浊的眸子,慢吞吞的说道。
    崔祐甫年方六旬,在宰相任上执政宽简,政声蔼然,颇有贞观之风,在朝中大事上皇帝、郭子仪、朱泚等人大半都会顺从他的建议。
    而杨炎则相反,他虽是崔祐甫举荐,但在执政理念上却与崔祐甫效仿的萧何曹参无为而治不同,更像是晁错与桑弘羊的结合体,力主削藩变革以图强。
    两人在政见上的分歧,一直都没有解开。
    听得崔祐甫询问,杨炎略一沉吟后,徐徐道:“按照常理,破一国泰半之兵,是要加五到八百户的,只是国家自安史之乱后人丁凋零,财赋紧张,只能是委屈一下李都将了,就两百户吧。”
    “那令公之子郭映呢,此子有献计定策、斩将拔旗之功,又该当何封?”
    “职官、散官、勋、爵各进位一级。”
    “如此大功,进位一级岂能服人?”崔祐甫皱着眉头:“关东藩镇,十将为三品官者不计其数,以郭郎功勋,怎么也得进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这一阶吧,便是进位冠军大将军、封太常卿也无不可。”
    “那些十将封三品官的都是叛藩,与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