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狂野北美1846 > 第40章任重而道远

第40章任重而道远(1/2)

    鸟粪贸易的繁荣,离不开当前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初
    发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席卷欧洲,至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到欧美各国,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国际贸易繁荣。
    欧美各国工厂林立,对劳动力需求强烈,这导致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工厂务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与之相比较
    农业领域的发展显得滞后,在化肥没有出现的年代,土地产量很低,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有机肥促进农作物生产,所以人畜粪便是很抢手的资源。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欧洲人甚至跑到拿破仑时期的战场去挖掘骨骸,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动物骨渣,埋到地里以增加肥力。
    以上种种的措施,效果都不明显。
    但是鸟粪的出现,解决了欧美各国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难题,翻倍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在国际贸易中方兴未艾,热度空前高涨。
    秘鲁海岛上的鸟粪矿藏,就是奇货可居的珍贵资源,遭遇到欧美各国的哄抢,价格节节攀升。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秘鲁成为输入华工的南美洲国家大户,他们可以支付大笔的费用,持续不断的从神州大陆输入华工。
    另一个输入华工的大户则是古巴白人蔗糖种植园,现阶段,预计华工总数不低于15万人,主要分布在哈瓦那周边地区。
    鸦片战争后
    紧闭的大清国门实际上已经破防,以英国海峡殖民地和法国中南半岛殖民地为首的列强,由于迫切需要劳动力,每年从神州大陆沿海地区输入的华工数量惊人,年均数量以数10万计。
    仅英国海峡殖民地,数10年输入华工即高达300余万人(从19世纪上半叶至清末)。仅荷属东印度群岛巴达维亚(雅加达)一地,就高达13万余华人。
    整个19世纪
    是华工人口大迁徙的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华工人口遍及东南亚各地,澳洲,南美洲各国和北美,总数不下于千万人。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为了在马来亚进行殖民扩张﹐以授地招垦﹑贷款补助等优惠条件为诱饵﹐鼓励大量华工前往开发。
    早期华工多数是东南沿海的破产农民和无业贫民,因契卖或拐卖而置身异国,备尝血泪艰苦。
    同治年间《救时揭要》记载: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这是劳工血泪历史的一部分,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仅次于黑奴贸易的第二大人口贩卖浪潮,几乎波及世界各地。
    19世纪20年代
    马六甲附近和半岛西部各土邦的锡矿已有几万名华工,槟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华工开辟贻尽,随后转向半岛内陆柔佛﹑雪兰莪和霹雳等土邦。
    华工在当地自建村镇﹐就像北美葡萄谷一样聚村而居,柔佛境内华人聚居达数千家村庄﹐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
    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港,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仅以北美为例;
    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是专业从事跨洋华工人口运输的轮船公司,其运输一名“猪仔”成本约6~7美元,抵达北美或中美洲目的地的船票,价值50美元,船公司可以从中获取暴利。
    而一名契约华工在古巴市场上,只需要约350~400美元(18岁以上的强壮男性)。
    19世纪初
    一名黑人奴隶价值250美元,随着美国南方棉花贸易产生了丰厚利润,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19世纪中叶,一名18岁以上强壮男性黑人奴隶则需要800~1000美元,最高的甚至需要2000美元,仅美国一地黑奴总数已经达到390余万人。
    一個仅需400米,一个则需要800米以上,这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极大的刺激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场主对华工的迫切需求,是引发人口流动浪潮的根本因素。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沿着原定的轨迹运行中……
    在李察的心里,既有扩大华人势力基本盘整想法,也有为这些流落到异域他乡的华工谋一份光明前程的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相比较那些刻薄压榨华工的白人矿主和种植园主,跟着李察在北美开辟一片事业,这些海外华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能为同胞尽一份心力,李察深感义不容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