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344章 火器时代

第344章 火器时代(1/3)

    安排好燧发枪的生产事宜,崇祯就径直回到了国子监。
    燧发枪已经成功的造出来,现在就轮到研制蒸汽机了。
    好不容易有空闲点科技树,崇祯就打算一次性多点几样。
    不过崇祯也很清楚,蒸汽机跟燧发枪就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燧发枪的主要零件就几个,可是蒸汽机的零件就有成百上千个。
    而且燧发枪可以摸着火绳枪的技术过河,蒸汽机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大明都没有一个工匠知道蒸汽机究竟该怎么造?
    崇祯也只知道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借水蒸汽的膨胀,来推动飞轮旋转做功。
    蒸汽机的主要部件就三个,第一个是飞轮及传动机构,第二个是汽缸以及往复阀门,而第三个就是锅炉。
    制造飞轮肯定是最容易的。
    无非就是翻砂再浇铸成形。
    动平衡这些就不管了,能转就行。
    连接飞轮的传动机构也没什么技术难度。
    找几个技术过硬的老铁匠,连轴承都能给你打造出来,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轴承都能造出来,铰链这种就更没问题。
    造锅炉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锅炉说白了就是一个容器,底下能烧火,炉腔内的水被烧开后,就会通过管道以及控制阀门进入到汽缸,再推动活塞。
    有攻丝技术,制作阀门也没有技术难度。
    锅炉无论是用铁板来卷制,还是直接涛铸成形,都没什么问题。
    最难制造的无疑就是汽缸以及汽缸里边的活塞,不过严格说来,好像也不是做不了,无非就是让老铁匠一点点的打磨。
    多花点时间,总能打磨出合格的汽缸以及活塞。
    只要第一台蒸汽机造出来,并且转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后,打造工业母机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崇祯先分别画好飞轮机构、汽缸、活塞及炉锅。
    然后尝试着用铰链、连杆将飞轮与汽缸以及控制阀门连接起来。
    当蒸汽进入汽缸左室推动活塞往右时,连杆就会推动飞轮,当连杆与作用于飞轮的力臂成为一条直线时,连杆也就丧失了推动力,但是飞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回推,这个时候蒸汽就得进入汽缸右室。
    想到这,崇祯当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开一个孔,顶上再加滑块。
    想了想,又在滑块中间底下开了个空腔,又在中间开了排气孔。
    这样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渐冷却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进入汽缸之中。
    然后这个滑块也通过连杆与飞轮相连接,但方向得与活塞错开,活塞在最左时,滑块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时,滑块就得在最左边。
    崇祯又在脑子里简单摸拟了下活塞的往复运动,觉得应该能行。
    这倒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他原以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画出原理草图,却没想到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不过这也跟蒸汽机的原理太过简单有关。
    但其实,机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捅破窗户纸。
    在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无法想出一种从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确定原理没有问题,崇祯又开始画正式的图纸,因为没有铅笔,只能用鹅毛笔,因而一旦画错了就没办法修改,只能作废重新再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崇祯足不出户一直在画图。
    飞轮、汽缸、活塞、轴承、连杆、锅炉、铁管以及滑块,等等,崇祯每一样都画出假立体图并标注尺寸,有时候还得再加上剖面图。
    崇祯也想过直接画三视图,但是没人能看得懂。
    教大明朝的这些不识字的铁匠看三视图?那还是算了吧。
    花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崇祯终于画好蒸汽机的全套草图。
    图纸画好了,接下来就该找个合适的人选去打造蒸汽机。
    大明朝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并不多,方以智一个,宋应星也算一个。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恐怕就只有徐光启,只可惜徐光启已经死了。
    正当崇祯准备派人召方以智和宋应星前来之时,高起潜入内禀道:“圣上,方大人和宋大人求见。”
    “朕正想找他们两个,他们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崇祯笑了笑,又道,“宣。”
    高起潜当即尖着嗓子对着彝伦堂外高喊道:“宣,内务府格物科都给事中方以智、内务府格物科给事中宋应星觐见。”
    方以智和宋应星很快进来。
    两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士子。
    这几个士子的手里还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