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零三章 淮北开端

第一百零三章 淮北开端(3/4)

分为诏曰、制曰、赦曰几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比如重大的事需要布告天下臣民,因此这种圣旨是对全天下百姓做出交代,在事情处理完之后,百姓都能看到。
    制曰只是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使用于普通百姓,而赦曰,则是皇帝在给官员封赏时,会告戒官员,不要骄傲自满,就使用赦曰。
    眼下杨涟手中圣旨一开篇就是诏曰,那么很简答、显然淮北大饥的事情得到了皇帝的重视,等事情处理之后,便会昭告天下。
    所以听到诏曰二字后,刘汴等人都心虚了起来。
    至于圣旨之后的内容,果然如他们所料。
    皇帝先是呵斥了一番淮安府和南直隶的官员,随后又呵斥了南直隶都察院的巡查御史和监察御史,最后才说起了彻查淮北大饥的事情。
    不出意外、等事情查处结果,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皇帝都会把事情昭告天下。
    如果没有淮北大饥,那么就昭告天下安抚人心,如果有了淮北大饥,那就该杀杀,该拿拿,该赈灾赈灾,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在刘汴等人的忐忑中,杨涟终于念完了圣旨,并没有将圣旨发给刘汴等人,而是自己收了起来。
    这举动说明、杨涟等人并不信任淮安府的官员。
    “刘汴!你身为淮安府知府,淮安百姓的父母官,请问为何淮安府百姓一路面有菜色,一路村落人烟稀少?!”
    没有人想到、杨涟居然连进城都不进去,直接就在城门口呵斥起了刘汴。
    刘汴也被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强装镇定的作辑回应道:
    “杨都给事中,村落人烟稀少、是因为大多百姓都被官府招募去修建淮安道路和沿途水利渠道了。”
    刘汴的安排早就开始了,昨天一早他就已经叫各大士绅商贾、乡绅派出自己的佃户,前往了淮安府各地的修建道路水渠。
    那些村子一整个病死、饿死人的地方,干脆就让佃户冒名顶替,而他们也记住了自己的身份和信息。
    明末隐匿人口之多,在江南之地尤为严重。
    地方士绅一旦放出佃户,从表面上看、淮安府根本就没有少人,只是商业凋零,民田废弃。
    但民田废弃很简单,只要开渠放水、用水把民田淹没就行了。
    被淹了田的百姓,就出银子堵住他们的嘴。
    至于那些饥民、不知所以、还以为官府出手了,眼下正在感恩戴德呢。
    想到这里、刘汴不免心中冷笑。
    查?我看你能查出什么!
    他这理直气壮、不卑不亢的模样,让旁人看了他,还真以为他是清官廉吏了。
    陆文昭微微皱眉,随后转身向着身后走去,而他的举动让刘汴心中一悚。
    锦衣卫……
    仅仅三个字,就能让人心中不寒而栗,陆文昭要做什么,刘汴确实不知道,却不影响他心虚。
    杨涟见陆文昭动了起来,便为了帮他打掩护,直接呵斥道:
    “既然你说百姓修建道路、水利,那么我问你,眼下淮安府官仓还有米多少?淮北是否发生大饥,官府是否赈灾?!”
    连续三问,对于刘汴来说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回应道:
    “回杨都给事中,眼下淮安府邳州县官仓有粮二十六万四千六百三十七石,常平仓九万三千石。”
    “淮北一带却是闹了灾,不过在七月便被本官要求开仓赈灾,早早平息了。”
    淮安府能有这么多粮食,杨涟等人并不奇怪。
    历朝税收制度不同,如宋朝是全部收上国库再派发给地方,而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
    因此淮安府是有能力自己赈灾的,只是如果灾情的规模真的变大,或者有贪官污吏偷偷倒卖官仓粮食,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想到此处、杨涟便直接开口道:“去邳州官仓!”
    “杨都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这边请……”刘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后带着杨涟等人向着邳州县的“常平仓”赶去。
    至于此时的陆文昭也找到了隐匿于人群之中的沉炼,并交代道:
    “去找你大哥,把事情问个清楚。”
    “同知大人放心!”沉炼作辑行礼,随后便在进入邳州城的同时,跑入了一条巷子里。
    他的举动早就被士绅商贾安排的人给看到了,一时间城门口游走的人都朝着他的方向跟了过去。
    只是他们刚刚动身、一处民居中的卢剑星就一把将腰刀抓起,冷声:“动身!”
    “呜……”
    他一开口,洞箫声就被人吹响了起来,一些隐匿在人群中的锦衣卫也纷纷阻碍起了这群人,而沉炼听到洞箫声,也知道有人在跟自己。
    他不过拐了拐几个弯,随后翻身跳进一处民居,那些士绅商贾安排的人就跟丢了他的踪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