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浙川援辽

第一百一十二章 浙川援辽(2/4)

   “眼下七卫一营已经满编,算上浙兵和川兵,一共52200人,过去一个月消耗了四万两千余两银子。”
    “不过明日戚总兵和秦总兵就要出发了,他们走后,七卫一营的伙食支出在三万两到三万一千两左右浮动。”
    “每个月大概消耗猪肉二十万斤,水鸡肉八十万斤,鸭肉二十万斤。”
    “米两万四千六百石,面一万一千四百石,鸡蛋一百二十六万六千个,豆油三万斤,青菜两百万斤,盐一万两千斤,其他各种姜蒜六千斤。”
    “那菜价太贵,眼下昌平一带,一些晒干的青菜都需要四文钱一斤,几乎和一个鸡蛋的价钱相当。”
    “油价也是贵,眼下一斤油四十文,而盐倒是还好,不过这么吃下去也吃不消。”
    “因此奴婢自作主张,在怀柔一带留下了三十二处、一共一万亩军屯田,七千亩专门种植豆,三千亩等开春种菜。”
    “田地就交给佃户打理,开春后,每个月都能有一百三十万斤菜,而豆田一年能收获六千多石豆,每年能出十二万斤豆油,残渣还能拿来喂牲畜。”
    曹化淳洋洋洒洒的介绍,让王承恩来不及记录,而朱由检却听了很是满意,他交代道:
    “那猪肉,先从外面买,等官场后面的猪仔长大了,再扩官场,到时候有田给我们扩。”
    说起养猪,朱由检来了兴趣,并想起了前世和自己一起去参军的某个朋友。
    朱由检是普通的步兵,而那家伙因为有厨师证,直接分配去了炊事班,每天都研究怎么养猪,怎么烧菜。
    眼下大明的猪都是本土猪,鲜有能长到三百斤的品种,黄海淮猪作为目前最容易育肥的品种,也顶多在两百五十斤到八十斤左右。
    因此养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养死了更是难以承受的买卖。
    朱由检特意交代王承恩道:“那养猪和家禽的事情,你就交给御马监之前养猪和养鸡的那群人,不用多插手,只要没有人偷偷贩卖就行。”
    “奴婢知道了。”王承恩觉得有些荒唐,他没想到他还有一天还需要管养猪的。
    只是在他点头后,曹化淳又继续说道:
    “另外燕山所的学子已经入学九千余人了,国子监那边只派来了八百学子作为教习,目前还在教授学子们读书认字。”
    “这么多了……”听到这话,朱由检倍感压力,毕竟他需要弄出教材给学子们学习。
    眼下只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时间估计他有的忙了,尤其是数学这块。
    “其他还有什么吗?蜂窝煤怎么样了?”
    说这话的时候、朱由检他们来到了御马监衙门的后门,朱由检翻身下马,而曹化淳也道:
    “正要对殿下说这事。”
    说着、他整理了一下想法,才将怀里的文册掏出,双手递给了朱由检道:
    “至昨日,已经卖出4821万5000斤蜂窝煤。”
    “所换取的牲畜,则是1252匹中等马,6004匹下等马,7615头牛,67660只羊……”
    “其中、可以留下培育为中等马的下等马有4340匹,其余1664匹下等马都可以贩卖江南。”
    “眼下、草束仓的草已经被吃了大半,正等着殿下您回来,随后决定送多少羊和马南下贩卖。”
    曹化淳说出了一个好详细,四千八百多万斤蜂窝煤,最少牵扯到了近两万户蒙古人。
    这是一个长期的买卖,哪怕到了春季,蒙古人估计也愿意用牛羊换少量蜂窝煤。
    只不过、一千多匹马、六万多只羊,想要南下贩卖不可能一次性都卖完,只有慢慢卖了。
    因此朱由检便对曹化淳交代道:
    “眼下、南场那边,陆文昭他们已经在丈量田地,这田地数目太多,你到了南场后,可以招募没有田地的江南百姓、山东百姓前来耕种。”
    “耕种后收获按照七三分,南场收三分,另外负责交田赋和加派,然后给御马监自己留下足量的田地,用来在日后开辟牛羊场。”
    “皇兄划给御马监的船只,以后就用来专门贩卖牲畜南下了,所贩卖的银子,你一半北运,一半留在南场银库,收购南场佃户的粮食。”
    “有多少收多少,只留下南场正常开支的银子就足够了。”
    “这贩卖牲畜的船队由你来管理,承恩你则是负责叫人把牲畜驱赶到天津卫登船。”朱由检看向了王承恩,对方也作揖回应。
    他们走进了后院的正厅,朱由检坐在了主位,继续谈道:
    “眼下南京、苏松一带的羊肉价格涨势很高,所有羊都直接南下卖了,等羊肉平稳后,你把所有羊放到御马监南场的牛羊场放牧就行。”
    朱由检这人,可谓是算计到了骨子里,怎么赚银子是被他摸得门清。
    毕竟手里拥有锦衣卫,别的先不提,叫锦衣卫搞清楚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