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四十章 种植番薯三宝

第一百四十章 种植番薯三宝(3/4)

已经有基肥的土坑中,随后填土,浇水湿土。
    做完这一切、他对总教习们说道:
    “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种植土豆的时间一般都在十月到十二月这个时间段进行种植的,根据一年四季地区的温度不同,根据当时的气温种植也是可以的。”
    “不过近年来,我朝气候逐渐寒冷,因此只能在四~五月种植。”
    “若是温暖的地方,一月二月和九月也都可以种植的,所以说种植土豆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由温度决定的,如果种植的话,可以根据当地的温度来决定什么播种。”
    说到这里、朱由检又着重的说道:
    “种植土豆这件事,步骤一定不能错,必须先切块再催芽,之后才能种土里。”
    “催芽时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只要保证环境温度适宜。”
    朱由检说完,当即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举手,朱由检见状也笑道:“杨路、你说吧。”
    举手的是沉炼带回来的杨路,而他在被准许开口后,便询问道:
    “殿下,您只说了种植的方法,但病害呢?”
    “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和……”朱由检讲解了种植土豆有可能遇到的病害,十二名总教习一边听一边记录。
    最后他们又跟着朱由检去了玉米、红薯地之中,在朱由检的教导和讲解下,记录下了三种作物的种植方法、种植时间和作物特性。
    不过唯一让朱由检有些头疼的一点,就是关于三种作物的粮食亩产问题。
    实际上、这三种作物已经被陆文昭带回来两个多月了,但朱由检没有脑子一热就大规模推广,而是在水稻种植结束后,用御马监官场的百万亩耕地来作为试验田。
    其中,玉米种植最多,土豆番薯均等,类似辣椒和西红柿等作物只种植了数千亩。
    由于明末种植不得法,因此各种作物产量感人,朱由检也没有把握能种出亩产多少。
    不过、他来到永平的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试验田,还有……
    想到这里、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向着大海眺望。
    只见在海边,有上万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
    他们有的煮糯米,有的炒土,有的挖土,有的将炒好的土搅拌石灰、陶粉和碎石,最后掺入糯米和炒熟的土一起运到海滩。
    那里已经被人用木牌围出了一个广袤的浅滩,海滩的沙子被挖掘运走,留出了蔓延十数里的矮地。
    这些矮地四周,被三合土夯实出了城墙的模样,进深一百步,长四十五里。
    这六千余亩的矮地被夯土墙圈了起来,其中的矮地,也被不断运送进去的三合土填满,夯实。
    靠近海的一面是几乎低于海水三寸,越往岸边越深,最深的是一尺高低。
    这也就代表只要拆开木牌,海水就会涌入这个斜坡之中,然后插入木牌后,海水就会被木牌和夯土的矮墙抵挡。
    朱由检没有见过晒盐场,因此只能用这种蠢办法来制盐,好在在一天十五文工钱的鼓励下,周遭数万曾经的军户百姓蜂拥而至,只是十天的时间,晒盐场已经初具规模。
    “殿下、按照这速度,大概一个月后就能晒盐了,只是不知道这盐场能出多少盐。”
    王承恩穿着短打,陪在朱由检左右,递上了擦汗的毛巾和凉茶。
    朱由检接过后、喝了一口后便笑道:“不管出产多少,始终是赚的。”
    “就是可惜了、眼下事情太多,不然也能在辽东和山东晒盐。”
    “对了……”朱由检反应过来,随后道:“卢剑星那边怎么说?”
    王承恩明白自家殿下是在说银子的事情,因此作揖回礼道:
    “四月二十、卢剑星让他麾下的百户沉炼,押运五十万两白银北上,据他信中所说,他手上还有八十多万两银子,不过为了做生意、暂时只能留着。”
    “另外五月十三,前往日本的海船就归来了,大概能收到十五万两银子,到时候会直接运抵天津,交给大沽营,由大沽营派人运送燕山大营。”
    “库中还有多少银子?”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询问银库的存银。
    “这几个月来、十六卫军和十二营的开支太大,每月支出近七万两银子,加上盔甲厂和军械所的支出,眼下库银只有八十五万三千余两、军粮还有一百一十四万余石。”
    王承恩说出库银和存粮,随后又犹豫了一会儿才道:
    “殿下、以官场的规模,怕是无法像以前的标准一样,养活十六卫军和十二营了。”
    “肉食近二成需要采买,八成可以自给自足,另外菜场所能供应的也只有两百余万斤菜,所以在采买之下,顺天府永平的物价都涨了一丝。”
    “以前一百斤青菜不过三十文,现在需要三十五文了,水鸡也涨到了十八文一只,继续下去,恐怕还要更多……”
    王承恩面色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