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林想变法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林想变法(4/5)

热门推荐:
到杂项和商税的政策。
    但历史上的东林没玩转这个东西,原因就是缺少了基层支持。
    一群东林党,就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人干实事,其他人不是在嘴炮,就是舍不得商人的“润笔”银而不赞同。
    带着这一群拖后腿的家伙,这个政策能玩下去才真见了鬼。
    因此、朱由检从来没有想过在燕山所的学子走出前,能在地方收取到除田赋以外的大税。
    说白了、没有基层支持他,他不可能让麾下的军队去收税,而且他们也玩不转。
    所以面对自家皇兄的询问,朱由检才毫不犹豫的戳穿了东林不可能完成的政策。
    “依弟弟之间,这新法无法实施?”朱由校询问,并见到了自家弟弟微微颌首的回答动作。
    这样的回答,让朱由校皱眉,只因为大明的财政让他十分头疼。
    就眼下来说、幸亏裁撤了蓟镇、辽东的空额和北直隶部分兵马,不然今岁的大明估计还是欠饷七八万两之巨。
    眼下算起来、只有西北和山西七镇还积欠下半年的军饷,不过四百来万。
    如果能裁撤山西三镇的空额,那么可以缩减到一百七十万两。
    这样的局面,已经算是恢复到万历三十六年的情况了。
    “弟弟的兵马,还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裁撤山西和北直隶卫所营兵?”
    过了片刻,他再度询问自家弟弟,而朱由检也道:
    “以眼下来说,最少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到时候派京城的骁骑和天策、羽林三卫,与金吾、豹韬两卫率先前往山西三镇,控制局面。”
    “再派外十六营前往,便能直接裁撤卫所,丈量田亩。”
    “另外……”
    朱由检顿了顿,随后一脸古怪看向自家皇兄道:
    “皇兄、水军三卫的兵马已经快要招募结束了,你那大船……”
    “咳咳!木料因为雨季延迟了一个月,上个月初才运抵天津,目前还需要阴干一年。”朱由校咳嗽着,随后又觉得不好意思道:
    “先让水军三卫用福船操演吧,操演一年,差不多就能上我所制造的大船巡海了。”
    “不过弟弟要这么多战船干嘛?难不成想要效彷郑和?”
    “自然是有用处的。”朱由检无奈的解释。
    他不可能告诉自家哥哥说,如果有一支庞大舰队,然后卡住马六甲,就能得到每年几十万两,乃至上百万两的税收。
    因为这样的话、对于自家哥哥来说,有些不敢相信。
    大明虽然获利于海贸,但其内需可以说占据了眼下世界三分之一的市场。
    别说对外征伐了,大明只要厘清自己内部的税收问题,单单在税收这块,就能吊打西班牙、奥斯曼和莫卧儿等一众国家。
    不提别的,单单一个简单的田赋问题,明面上是三十赋一,按照大明七亿五千万亩耕地,最少能收到三四千万石粮食,可真正收上来这个赋税的,是洪熙元年。
    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炽年间,收田赋达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石,而当时的全国田亩不过四亿两千万亩不到。
    在朱由检看来,大明都不需要对农民征收人头税和杂项。
    甚至说,大明完全废除对农民的各种杂税、徭役,只要厘清田亩数量,随后摊丁入亩,每亩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三十赋一缴纳田赋,就足够养活大明朝的半数兵马和官员。
    现在的尴尬问题是,大量的藩王用朝廷给予的特权庇护田亩不交税,秀才和举人又庇护佃户免除徭役,大商人和大地主又将定额的赋税压到了普通的农民身上,导致农民实际承担的赋税远远高于三十赋一,甚至到达十赋三四的程度。
    要解决这个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废除秀才和举人以及官员对于土地的特权,再派出大量的新利益集团官员来厘清田亩,摊丁入亩,合理收税。
    合理的收税,才能减轻农民的负担,而农民有了粮食,在接下来的天灾中就可以赚到足量的银钱。
    这些银钱放在手上不用出去,对于朝廷来说是灾难。
    那么简单的就来了,在盐铁酒朝廷国营,然后外需涌入大量白银的同时,提高盐铁酒价来收取百姓手中的银钱。
    百姓没有银钱怎么办?那更简单,朝廷作为中转站,从富裕的地方买粮食,运往灾祸的地方,平价贩卖粮食。
    《剑来》
    这是明末可挽救性的一点,因为除了一六四零、四一、四二这三年是全国八成以上地方都遭遇灾祸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波及范围最广的也就是北方五省加南直隶北部。
    只要合理的收购粮食,提前布置运粮,让粮价不至于涨到一石二三两的夸张程度,百姓就能够活下去。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对朱由校道:
    “盐田那边,已经在扩充到二百里长滩了,想来各党文臣,应该弹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