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内部矛盾

第一百五十四章 内部矛盾(1/3)

    木氏土司,作为一个势力南到丽江,北到乌思藏昌都,东到北腾州,西到里麻司(缅甸克钦邦)。
    其拥有纳西、彝族、白族等各种土兵三万有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土司。
    之所以朱由检不让黔国公府节制木增,就是因为眼下的黔国公府属实废物。
    他要是没有记错,历史上自家皇兄让沐昌祚和沐启元带兵镇压奢崇明,这两人居然害怕而不前。
    相比之下,木增就厉害多了,十一岁承袭丽江知府,而乡城、理塘、稻城等地的藏人不服,起六千骑兵南下造反。
    对比几十岁的沐氏二人,木增不顾自己年幼,率家将前往克敌,并亲执桴击鼓,冒失石以进。
    这样的勇敢,便是连当地的汉人官员都提笔写下了“丈夫未可轻少年”的夸赞之语。
    木府的众兵见幼主如此勇敢,个个奋勇鏖战,大获全胜后又乘胜追击至乌思藏的木里、乡城、巴塘、芒康、盐井等地。
    这还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情,而眼下木增已经三十三岁,正直壮年。
    加上木增的祖辈均倡导学习汉族诗书文化、木增自小热爱图书,熟读经史书籍,励精图治,志存高远,因此调动木增才是寻求外援!
    以木增的兵马威慑乌思藏,让乌思藏内部停止内斗,调兵归木增指挥。
    这才是云南真正能出动的兵马,也是朱由检除了云南八关外,唯一看得上眼的兵马。
    另外、如果木增这次建立了功勋,那或许也是时候用木增来加强大明对乌思藏、朵甘的统治了。
    《剑来》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自家皇兄,却发现对方紧锁着眉。
    在察觉到朱由检的眼神后,朱由校才犹豫道:
    “黔国公府还好说,但丽江木氏,虽然对我大明忠心耿耿,但调他们和乌思藏、朵甘等地的兵马前去参与围剿,恐怕不妥……”
    朱由校的一个毛病犯了,或许说是自唐宋以来,中原王朝统治者和士大夫阶级的一个毛病犯了。
    那就是不敢重用外族,更不会轻易调外族参与内部事宜。
    木氏和石柱马氏不一样,马家是可以追朔到汉朝扶风马氏的。
    但木氏可是实打实的“外族”,若是他们也在途中参与叛乱,那对大明的损失会更大。
    朱由校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朱由检却知道,木府根本就舍不得离开大明。
    在元朝的时候,他们顶多就在丽江府内嚣张一下,但是有了明朝皇帝的支持后,他们在乌思藏东部开矿可是开的不亦乐乎。
    每年只需要承担两千两银子的贡赋,剩下的银子都是自己的。
    以至于有的时候木府都觉得亏欠皇帝太多,因此积极向大明捐饷银、战马,多次派士兵帮助朝廷征战,成为全省土司之首。
    即便木氏之后投清,朱由检却也并不觉得奇怪。
    捐饷、捐马、派兵,最后还被明朝官员歧视,换谁也受不了。
    君不见贵州土司只是被欠饷几个月,就被怂恿造反了,相比较下,木氏简直是忠心耿耿。
    因此、了解一切的朱由检只能叹了一口气道:
    “哥哥不用担心木增,木增和丽江木氏对我大明有益。”
    见自家弟弟都这么说了,朱由校只能皱着眉转头对魏忠贤道:
    “命司礼监起草圣旨,授封丽江知府木增中宪大夫,袭职云南布政使司右布政,命其喝止乌思藏诸部内斗,再命乌思藏、朵甘各万户所调兵归木增统辖,移驻北腾州,有违令者,断绝茶马互市!”
    “奴婢领旨……”魏忠贤应下,心中咂舌不已。
    断绝茶马互市,这可是要乌思藏各部土司的命啊。
    一旦茶马互市断了,乌思藏每年最少要因为缺少茶叶而病致死数以万人。
    这条旨意一下去,估计最先着急的就是正打的不可开交的藏巴汗和格鲁派,以及十教王和各大万户所。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不就是茶么、不喝就是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藏人来说,没茶就等于没了水,只有患上皮肤病而痛苦死去。
    这是藏人最害怕明朝使用的一个手段,也是明朝为什么没有驻兵乌思藏、乌思藏和朵甘、俄力军民府等地藏人却老实了两百多年的原因。
    这手段之厉害,朱由检听到后也不禁起了心思。
    如果真的能调动足数的藏兵,即便不多,那么在战后也能为大明所用。
    这个概念可就大了,哪怕一战过后只有几十上百的藏兵活着,但只要给他们授予大明的官职,让他们统领兵马,那么到时候解决乌思藏的实控问题就简单多了。
    说白了藏人窘迫是因为小冰河低温期,导致河谷无法养活太多人,因此藏人的人口一直维持在百万上下。
    但如果把他们迁移呢?比如迁移到西域,用活佛对付已经绿化的西域,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