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

第一百五十五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2/4)

   加上没改良后的玉米是喜温的作物,注定无法承担开发东北的重任。
    “这三种作物,谁耐寒,谁抗旱?”
    朱由检铁青着脸询问,而王承恩见状,当即翻了翻文册,找到燕山所教习所记录的生长习性后便道:
    “番薯倒是比起我大明大多数作物都抗旱耐寒,土豆最不耐寒,但十分抗旱,玉米比土豆耐寒,但抗旱不如番薯和土豆。”
    说到这里、王承恩笑着道:
    “殿下您不知道、百姓们知道番薯产量的时候都高兴坏了,按照殿下您所传授的《番薯十用》,一些百姓已经开始食用烤番薯了。”
    “唉……”朱由检心中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无奈。
    他本来以为玉米和土豆会是主力,却不想在这个时代,玉米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番薯和土豆。
    不过也还好、有了番薯和土豆,大明对大旱的抗性增加了不少。
    “百万亩耕地,出产多少粮食?”朱由检对王承恩询问,而王承恩翻了翻文册道:
    “番薯三十万亩,产二百四十万石,玉麦四十万亩,产四十七万石,马铃薯三十万亩,产八十八万石。”
    《仙木奇缘》
    “百万亩地,共产出三百七十五万石。”王承恩看着这文册上的亩产,心里乐开了花,说道:
    “番薯和土豆若是推广,恐怕大明会迎来盛世!”
    “那些前来耕种试验田的各处佃户都知道了吗?”朱由检松了一口气,说起了他当初的安排。
    当初的他、是从北直隶和南直隶的众多佃户之中,一村村找来的数万佃户,让他们来永平府耕种。
    眼下的他们、亲眼见证了番薯和土豆的成长,而这三百七十五万石的作物,足够种满数百万亩御马监的田地。
    玉米就算了,不太适合大规模推广,但番薯和土豆是必然要推广的,尤其是番薯。
    番薯的可怕之处,便是亩产高,可在地窖的恒温环境下,存放半年之久。
    眼下只要把数万佃户放回去,并且宣传让御马监的百姓种植,那么御马监的养殖官场,还有百姓之间就可以在种植主食的同时,用番薯来圈养牲畜了。
    这样的养殖一旦成型,规模是十分恐怖的。
    数百万佃户,哪怕一人只养四五只家禽,一两头猪,那规模也是极为庞大的。
    他们成了规模,御马监养军的成本就会降低,而他们的种植事情一经传开,便会向四周蔓延。
    强制让百姓种新作物,百姓是难以接受的。
    但如果是民间风气导致的传播,百姓比谁都种的热情。
    “让各地拱卫营兵马前来接应百姓回家,顺带押运土豆、番薯、玉麦给百姓,只要他们愿意耕种,便可以自取种粮。”
    “燕山所的学子和教习们,会在开春后前往各地教导他们种植。”
    说到这里、朱由检脸上也露出了高兴,并对王承恩道:
    “番薯给满桂留一点,大宁三卫的耕地有限,正好用来种植番薯,主粮可以等贩粮结束,去湖广、四川购买,明年开春后运粮前往。”
    “奴婢领命!”王承恩心里也高兴的紧,王承恩、还有骁骑卫、锦衣卫等人也是纷纷诧异。
    他们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自然知道亩产八石的番薯和亩产近三石的马铃薯一旦传开,天下会变成怎样的局面。
    以大明眼下的土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只要传开,就基本不会有风调雨顺而饿死的百姓。
    甚至因为这些新兴粮食流入市场后,米麦等粮食的价格会降低,让更多人能吃得起饭。
    因此、在朱由检接下来视察邬堡粮仓的时候,所有人都伸着头眺望粮仓,恨不得用眼睛把番薯、马铃薯上的泥巴都看得一清二楚。
    好不容易逛完了整个邬堡,朱由检又想到番薯所带来的影响,于是对曹化淳道:
    “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必不可落入后金手中。”
    “奴婢会转告陆指挥使的。”曹化淳作揖回礼,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对于缺粮的后金来说,要是其麾下三百万亩耕地种上番薯,那么完全就可以让百姓吃番薯,士卒吃米面。
    到时候粮食危机对对方来说就不再是危机,并且进攻也就更肆无忌惮了。
    因此、推广番薯是必然,但禁止番薯出关也是必然。
    这一点、就需要锦衣卫做出努力了。
    北直隶、山西等地的万余锦衣卫,只要懈怠,就会给老奴可趁之机。
    他话音落下、王承恩也适当的站出来道:
    “殿下、可以去看看盐场去了。”
    “嗯……”闻言,朱由检颔首,随后带人向着海边的盐场赶去。
    经过几个月的扩充,盐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几千亩,已经发展到了两万亩,延绵海岸线二百里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