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奢安之乱爆发

第一百五十八章 奢安之乱爆发(4/5)

热门推荐:
和中军填沙袋!”
    伴随着孙应元一声令下,两卫军中的四千多人便三人推一车,从两边推向了决口的黄河口。
    “后军用沙袋填满车下面的空隙!”
    孙应元对十二个千户指挥着,瞬间三千多后军人马便将板车上的沙袋填入了板车下方的空隙。
    伴随着空隙被天上,孙应元大喊让左右两掖兵马填土,所有人一拥而上。
    只是一刻钟的时间,决口处就被板车和沙袋,稀泥填出了一个宽二十多步,长一百多步的防洪堤。
    水在慢慢散去,但同时河道内的水也在不断上涨,即将淹没这高一米的缺口。
    只是大军已经有了准备,纷纷将沙袋抛上去,随后又用沙土和石碾子压实,添加熬煮的糯米和石灰。
    他们与时间赛跑,不过一刻钟,所有人都觉得双臂沉重,难以举起重物。
    “娘地!当兵还得干活……”
    “少他娘的废话,殿下指派的活计,干就完事了,等回京城,让大庖厨加二两羊肉,堵住你的嘴!”
    听到一些士卒骂骂咧咧,一些千户、百户纷纷笑骂着。
    但这样的笑骂,终究是无法让所有将士的体力恢复,当他们的体力难以为继时,黄河水便涌了出来。
    见此情景,孙应元也脱下了甲胃,亲自下场背负沙袋来堵住缺口,但即便这样,也不过将堤坝建高二尺,远远不如水流冲出的速度。
    “在那里!快快快!”
    在大军绝望之时,忽的背后传来了脚步声也喊叫声。
    背负沙袋的孙应元还有一些士卒转头看向了身后,只见乌压压的百姓淌着泥水,肩挑泥土,背负沙袋,近乎万计的规模冲了上来。
    “军爷加把劲啊!方圆百里十几个村的人都来了!”
    一个年过五旬的老汉挑着土,嘴里呼喊着。
    有了这上万百姓的帮忙,很快便扼制了流出的黄河水,并且堤坝不断加高,一点一点,直至完全封顶。
    “结束了……”
    当最后一记石碾子压下,堤坝上的士卒和百姓满是泥水,好似一个个泥人。
    他们看了看对方,又看了看自己,最后露出大白牙,相顾一笑。
    多少年了,百姓与官兵从未有如此融洽,一时间士卒们心中对百姓的埋怨也烟消云散,百姓们对昔日官军的刻板映像也好了许多。
    孙应元躺在了泥水里,随着泥水的水位缓缓下降,这一处决口终究被堵住了。
    然而躺了一炷香时间的孙应元没有时间休息,紧接着站起来对四周的千户喊道:
    “全军埋锅造饭,半个时辰后前往归仁集,那里还有三处决口!”
    “是!”千户们虽然十分疲惫,但也知道时间不等人。
    孙应元领兵南下的第五天,便接到了皇帝的圣旨,命令他们前往灵璧,将沿途决口堵住。
    为此,孙应元带领大军马不停蹄,花费十天的时间才赶到了灵璧,并在三天时间里,堵上了四处决口。
    眼下、只剩下三处决口,便可以挽救几十万南直隶百姓了。
    只不过后续百姓的生活想来会十分艰难,秋收囤积的粮食,大半都被洪水席卷,恐怕朝廷还得想着怎么赈灾。
    “总兵!”
    忽的、一名千户跑了过来,的孙应元见他过来,也拉着他走到了旁边没有人的地方。
    “如何?”孙应元皱眉询问,而千户也咬紧了牙关,气愤道:
    “这段堤坝根本就没有按照朝廷的标准,后续也维护不当,这才导致了决口!”
    “其他地方呢?也是如灵璧一样?”孙应元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好在千户摇头道:
    “倒不是,只有宿州和灵璧到白洋口这一段的堤坝不行,恐怕堵上决口后,朝廷还得派专人前来修缮堤坝。”
    “真是混账!”孙应元破口大骂,心中盛怒。
    当初淮北大饥一桉时,他就感叹贪官祸国,没想要眼下他们要前往西南平叛,却再度因为贪官停下了半个月的时间。
    西南局势凶险,少他们这上万兵马,就有可能让一州数县十几万百姓亡于土司之手,让朝廷多花数十万饷银。
    两百里堤坝,哪怕不动用徭役,按日子给工钱,也不过花费五六万两银子。
    眼下就因为这五六万两,就导致了几十万百姓受灾,之后赈灾这些百姓,所花费的银两,恐怕需要数十万计。
    “该杀!”孙应元咬牙挤出这两个字,随后对千户道:
    “把事情告诉随军锦衣卫,另外上奏万岁和殿下。”
    “杀些贪官污吏,不可能让朝廷提他们擦屁股!”
    “是!”闻言,千户连忙将事情告诉了随军的锦衣卫,而锦衣卫得到了消息,也派人快马送往了京城。
    半个时辰后,孙应元等人拖着疲惫的身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