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七十章 时不我待

第一百七十章 时不我待(3/4)

余人,吴阿衡二千五,孙传庭四千三,曹文诏一千四,洪承畴四千一,朱燮元一千八,辅兵只剩九千余人。”
    “秦老夫人那边也不好看,两万白杆兵折损了二千七八,六千辅兵折损过半。”
    说到这里、朱由检吐出一口气道:
    “三个月时间,正辅兵折损三万四千多人,能在旷野与叛军交手的八万大军已经折损近四成。”
    “反观安邦彦、宋万化等土司,手中细数还有三万多彝兵,六七万多其他土兵,总兵力十万有余。”
    “尽管两广总督胡应台,木增都领兵支援,但就眼下的局面来看,恐怕要打成拉锯战了。”
    “内外十一万大军,每拖一个月,都要耗费钱粮二十余万两,这样的拉锯战,会让国库的情况更艰难。”
    说到这里,朱由检有些犹豫,要不要调大军前往贵州。
    说实话、眼下十六卫军除了腾骧、武骧卫前往西南之外,还有十一卫陆上步卒。
    在防备北虏之余,再调走两到三个,乃至四五个卫军都可以。
    奢安之乱不是那么容易平定的,如果能趁这个时候练兵也不错。
    唯一的顾虑,可能就是来自后金和辽镇的压力。
    辽镇不平,始终不能让他对北直隶的安全彻底放心。
    想到这、朱由检忽的觉得有些心烦,于是只能对陆文昭说道:
    “西南的事情,继续关注,我估计等攻破蔺州城的消息传开,安邦彦和宋万化会改变想法。”
    “不出意外、他们会让安效良、阿迷农回防织金,而胡应台领兵进入广西后,进犯广西的叛军也会退回贵州,守住贵南一带。”
    “为何不进犯广西?”陆文昭不解,而朱由检却轻嗤道:
    “广西之地、与云南交接处还好说,但中部却瘴气颇多,闷热难耐,与贵州气候迥异。”
    “加之广西土司与安邦彦等人并不对味,一旦他们侵占广西土司田土,必然要遭受反扑,所以他们不会进入广西。”
    “之前他们以为进犯广西之后,会引起大规模的广西土司的叛乱,然而除了安隆、上林两司外,其他土司并未响应,所以安邦彦很快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朱由检清楚、安邦彦的目标始终是湖广,其次是四川,最后才是云南。
    广西根本就不在他的计划范围内,因为广西内的民族与彝族并不对付。
    和后世认为的民族迁徙地不同,苗族本来是在湖广西南一带,彝族也是在贵州西部,而后世的壮族和瑶族则是在广西。
    这些民族都是在不断地改土归流中,逐渐迁移,汉化,最后才形成了后世所知的情况。
    眼下的广西人口,壮族居半,其次瑶族,最后才是汉人。
    经过几次的改土归流,广西内部稳定,根本就不屑于和他们认为“粗鄙”的彝人来往。
    因此、广西是朱由检最不担心的地方,他所担心的还是安邦彦等人躲在贵南山区和朝廷大军打拉锯战。
    他不是没有想过诱惑贵州土司打进湖广、四川,在平原解决对方。
    但这招早就被明军在西南之地用烂了,除非十一万明军全军覆没,不然他们不可能去平原。
    历史上奢崇明会去平原,是因为四川兵马都调去援辽了,内部空虚之下,加上他又偷袭打下了重庆,才会这么大摇大摆。
    之后发现明军调集兵马围剿后,他立马就舍弃辎重,奔逃回重庆、永宁一带打山地战。
    只可惜、哪怕是山地战,奢崇明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如果不是前期明廷对西南兵马的拨发银两太少,奢安之乱也不会拖了十几年。
    现在朱由检要做的,就是给朱燮元足够的支持。
    历史上朱燮元用已经抽调精锐援辽后剩下的兵马,都能平叛成功,那眼下这群精兵强将只会更快。
    想到这里、他对王体乾留下的司礼监太监询问道:
    “从西南之事开始到现在,朝廷给西南拨了多少钱粮?”
    太监闻言,愣了一下,似乎在回忆,片刻之后才作揖回应道:
    “十月和十一月并未拨发钱粮,一直是四川、湖广两地官府筹措。”
    “唯一的一笔,还是腊月二十八那日,殿下您拨发的二十万两内帑银,和燕山火炮厂的十斤炮三十位,五斤炮二百位,以及六千步铳,十万斤火药。”
    太监的话,直接说明了朱由检的大方程度。
    大明一斤等于欧洲的12-13磅,五斤炮就是六磅炮,十斤炮就是十二磅炮。
    这个时代,在东亚战场上,能一口气拿出三百位六磅炮,三十位十二磅炮的,也就朱由检这个家伙了。
    燕山所的火炮产能,远远超过了欧洲各大国。
    同时期的英国军械库存的六磅炮不过二十几门,七到十二磅的不过五十门,十二到四十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