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泥潭

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争泥潭(3/4)

当下直接开口道:
    “河套诸部,有部众十余万,虽然分为四十二支,但有茫茫沙地作为地利。”
    “一旦我朝大军搜套消息传出,他们便会联合起来。”
    “河套东西一千里,南北六百里,要想扫平河套,最少需要出骑兵四万,配以民夫二十万,八万挽马。”
    “每打一月,便要消耗二十余万两钱粮,国库如何能负担?”
    “打下之后,如何治理河套?是否要迁移百姓?迁移百姓是否需要钱粮?有了百姓要不要驻兵?”
    朱由检的灵魂五问,直接把百官问的哑口无言。
    这倒不是说百官都是废物,而是类似朱童蒙、杨涟、叶向高、刘一燝、朱国祚等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恰好大明的钱粮根本就不够维持一场大战。
    西南的战事目前还在焦灼,擅自在河套再启战端,万一到时候努尔哈赤再袭扰辽东,那大明就要应对三方战事了。
    这每一处战事,便是每月二十几万两银子的支出,三处加起来,便是数十万两钱粮。
    以大明的国库,能支持多久?
    这个问题,对于那些只善于风闻奏事的言官和御史来说,十分致命。
    因此、众人不再叫嚣扫套了,而殿上的朱由校闻言,脾气也降了下来。
    内帑和六部的情况,他比百官更清楚,自然知道大明眼下是不可能维持三面作战的。
    先前是热血上了头,而当热血平静后,他自然也就能做出理性的安排。
    “升调兵科都给事中朱童蒙巡抚延绥,再调山丹参将王承恩为延绥镇总兵。”
    “命固原总兵李如柏、副总兵李如桢筹措兵马后启程。”
    “万岁圣明……”听到朱由校理性的安排,百官们又开始了吹嘘。
    倒是朱由检听到这安排,还是比较理性的。
    甘肃的山丹卫参将王承恩,虽然也和自家大伴一个姓名,但确实有将才。
    去岁天启元年,他才在梅之焕的指挥下,在甘肃的山丹卫麻山湖击破了入侵的宁夏鄂尔多斯部入侵。
    眼下调他前往延绥,不敢说比杜文焕做的好,但至少在和朱童蒙的配合下,应该不会再出现此类事情。
    朱由检松了口气,心中却无比压抑。
    散朝之后,他回到了勖勤宫,却有一些闷闷不乐。
    对于河套部敢于掠杀大明数万百姓,这件事情如果在他刚来大明朝的时候,他的反应一定和众多文臣一样,叫嚣着要犁庭扫穴。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知道朝廷的底子。
    在努尔哈赤在和科尔沁部结盟,西南陷入拉锯战的时候,他就已经放弃了今年出兵河套的想法。
    可即便如此,一想到奏疏上所说的延安惨状,他心中就有一口气,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忧烦之余,他起身走到书房,抓起了放在架子上的雁翎刀以及一面圆盾。
    “过来陪我练练。”
    他将盾牌丢给了门口的锦衣卫千户陆修,而陆修似乎也不是第一次做这事了,当即和朱由检走到了勖勤宫的院内。
    毕竟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练习兵器和拳脚还是必要的,从泰昌元年开始,朱由检就已经练习,如今已经一年多了。
    他手里持着没有开刃,专门用来练习的雁翎刀、对面的陆修一手持着没有开刃的铁刀,一手持盾。
    两人在庭院间一边身法的左转右旋,一边变化出噼、扎、撩、砍、抹、带、摊、拉、截等刀法。
    兵器和盾牌的碰撞间,释放着朱由检心中那口吐不出咽不下的怒气。
    在一刻钟的交手练习后,大汗淋漓的朱由检才感觉消了不少气,于是收起了雁翎刀,对陆修道:
    “你明日也休息一天吧,让化淳给你支二两银子,回家好好陪家里人休息一天。”
    “谢殿下,不过卑职还没娶妻生子。”陆修咧着嘴笑了起来,每次他和朱由检练习,都能拿到二两银子。
    虽然这些银子、大多被他拿去买酒喝了,不过陪练一场能拿二两银子还是不错的。
    想着,陆修扭了扭肩膀,随后才道:“一个月没练,殿下的力气好像又大了一些。”
    “恭维的话就别说了,你去叫陆文昭和化淳来。”朱由检用毛巾擦了擦汗,吩咐一声后,便走回了书房。
    陆修见状,也让人把刀盾收了起来,随后去找陆文昭和曹化淳去了。
    朱由检让人帮他放水洗澡,而一个十四五岁的宫女,和一个懵懂的四五岁宫女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们俩是新来的?”
    坐在木桶中,朱由检披散着头发,靠在木桶边缘看着两个为木桶掺水的宫女询问道。
    “回殿下、家父是燕山所教习杨路,听曹提督说勖勤宫需要人,家父就将我二人送入宫了。”
    “嗯……”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