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七十八章 荷兰入侵

第一百七十八章 荷兰入侵(1/4)

    四月、当春种结束,农忙过去,络绎不绝的百姓向着四周县城赶去,运河沿岸的百姓更是来到运河旁,等一个纤夫的活计。
    晚明风气开放,路引的检查也松散了很多,或许是由于山东大震的后遗症,天津一带多了许多山东男丁。
    对于这些男丁,天津船厂一律来者不拒,只因为船厂日益变大的订单。
    过去三个月,为了北畜南贩,南粮北运的活计,王承恩和朱由检商量之后,请再造三千料大船一百艘。
    如此一来、只有一百个船坞的天津皇店船厂,就有了超过三百艘船只的订单。
    这其中,便是一千料船也需要一千多力夫,更别提三千料、四千料和五千料大船了。
    好不容易在三月下旬下水四、五、六千料大船,结果下水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六千料大船中有四艘因为密封舱的问题被要求返厂。
    好在四千料和五千料大船并没有出现问题,因此皇店请再造五千料大船三十艘。
    不过尴尬的事情出现了,登来船厂的库存木料纷纷用完,因此只能等待南京龙江船厂将所有库存木料北运。
    由此等待了一个月后,四月下旬,天津船厂继续动工,上百船坞用工数高达三十多万人,一时间整个天津似乎成为了大明北方第二大城池。
    这样的忙碌,将持续很长时间,而每当船只下水成功,入大海试航一个月后,它们就会被安排到水军三卫的队伍中。
    《最初进化》
    在大明新式军舰还没有建造服役以前,水军三卫的主要任务还是帮助御马监皇店,进行“北畜南贩,南粮北运”的活计。
    一艘三千料的大船,可以运送数百下等马,上千羊南下。
    自从白马关、大宁三卫的御马监专属官市开启后,每月贩卖的牛羊马匹数以千头。
    有了大宁三卫那上百万亩草场,以及两百多万亩辽泽后,贩卖的耕牛直接在大宁三卫参与屯垦,而可以培育的下等马则是培育好后,直接供应大宁三卫骑兵。
    只有羊和无法培育的马,会在辽泽放牧,等待皇店船只从永平的蛮沙口盐场押运青盐、粗盐走海运入辽东各地,交接皇店。
    随后、船队空船走辽河北上,在大宁中卫把所有马羊送上船,押运南下。
    大宁的牲畜、辽东的皮毛、走海运南下,在长三角一带贩卖,随后分为两路,一路去浙江、下福建,一路走长江,去江西、湖广、四川。
    这样的模式,给御马监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
    仅仅过去四个月的时间,南贩的下等马就高达四千二百余匹,肉羊五万三千余只,所获银两十万七千有余。
    就这一项、每年的收获便有三十多万两,而南边粮食在辽东贩卖,每年估计可运送一千二百万石前往辽东,三百文买入一石,七百文卖出,每年所获四百多万两。
    加上永平盐场贩卖各地,这所获取的银两又在每年一百多万两,全部加起来,仅仅是合理的资源调配,就能为皇店带来每年近五百多万两的收入。
    当然、收入多了,开支也就大了。
    水军三卫顾及不了那么多船只,因此皇店也开始招募水手和船主,水手每年八两年俸,船主一百两。
    仅仅是水手和船主的开支,便有二十多万两。
    不过即便如此、皇店的海贸内需还是能为朱由检带来四百六十多万两银子的收入。
    皇店的兴起,为代表了一部分长期在田地中耕种劳动力的解放。
    如往常一样,五月初三的这一日、皇店船主李茂带着麾下的三艘三千料武装商船运用羊马南下。
    昨日一早、他们刚刚在泉州做完了生意,不过由于其他船队的远行,泉州当地已经买了不少牲畜。
    无奈的李茂,只能把目光放到了福建的漳州和广东的广州。
    带着三艘船六百多匹挽马,两千多只羊,他们继续南下,在刚刚越过泉州府的金门岛。
    不得不说、五月初的近海风景不错,海风吹动着船只的软帆,甲板上忙碌的水手准备进入漳州的入海口。
    只是在忙碌的同时,殊不知在他们面前的乌尾岛背后,隐藏着一支不同于大明水师的舰队。
    如果仔细向漳州入海口望去,还能见到一海面的沉船废料,将入海口拥堵了起来。
    “雷耶斯左恩上校,或许您需要看看这个……”
    主舰的甲板上,一名身着胸甲、腰间别着西洋剑,头戴船帽的军官对坐在甲板上,沐浴阳光,喝着抢来茶叶所泡茶水的一名军官开口。
    这军官听到这话,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将帽子戴好后,笑着道:
    “让我来看看,是不是又有明国船只来送商品了。”
    “这次的船只和明国船只好像不一样,火力也超过其他船只,我们或许需要警惕一些。”军官一边劝解一边递上了单筒望远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