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裁撤辽镇

第一百八十一章 裁撤辽镇(3/4)

骑卫加六营兵马,便是三万多大军,到时候再调辽阳浙兵两万前来广宁,便是五万大军。”
    “五万大军,再开出一些丰厚的条件,朱万良和姜弼就算想要作乱,也要考虑下面的人愿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作乱。”
    “这话倒是不错,不过还是得考虑一下人心。”朱由校满意的颔首,顺带提点了一下朱由检。
    朱由检闻言作揖回礼,随后继续道:
    “人心难以揣摩,但臣弟相信开给辽镇兵马的军饷,足够大部分人摇摆不定。”
    “只需要这片刻的摇摆不定,裁撤辽东镇兵马一事,便定下来了。”
    两兄弟边走边说,很快就走出了燕山所。
    眺望着六月的燕赵大地,朱由校只觉得一股豪迈的感受在他心中滋生。
    他做到了曾皇祖父、皇祖父、父亲三代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这足以让人歌颂他。
    想到这里、朱由校又想起了裁撤辽镇兵马之后的事情,因此便道:
    “裁撤了辽镇兵马,必然是要归入御马监统辖的,那弟弟能负担得起辽镇的兵马吗?”
    “这个……”朱由检苦笑道:
    “眼下辽镇与御马监有关的兵马,一共是三十二营三卫,合计十一万三千八百人。”
    “我这边又募六营兵马,而裁撤辽镇兵马之后,也会留下十营的兵马,所以辽东镇最后应该是三卫四十八营兵,合计十六万二千余人,不过也不确定,或许会低于四十八营也说不定。”
    “反正这三卫四十八营兵每岁的军饷不会超过二百四十四万两,加上粮秣,应该不会超过三百八十万两”
    “辽镇眼下在朝廷手中的卫所一共有二十卫,军户十一万二千户,军屯田五百六十万亩。”
    “以辽镇的粮食亩产,能提供给御马监的粮秣恐怕也就在百万石左右,以当地的粮价折色,最多八十万两。”
    “御马监恐怕还要额外再支出三百万两,确实有些难以承担。”
    “辽镇的兵马有些多了……”朱由校皱了皱眉,而朱由检也道:
    “臣弟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老奴拥兵十万,以十六万对十万,才有把握安稳辽东全境。”
    “明岁收复辽东全境之后,折色银应该能达到百万两。”
    “到时候、臣弟想要调孙传庭本部,外加辽镇六营兵马前往山西,调杨文岳本部,与辽镇六营兵马前往山东和河南。”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将辽镇兵马降到三卫三十六营,也能为陕西和河南、山东等地的卫所、宗室革新。”
    朱由检把自己的计划说的很清楚,而朱由校听后也道:
    “听弟弟这么说,是准备把孙传庭和杨文岳两部、合计五万六千兵马调往辽东,参与接下来的辽东之战?”
    “嗯……”朱由检点了点头道:
    “正辅兵三十万大军在贵州,有些过于浪费了。”
    “眼下孙传庭他们刚刚招募新卒,还需要锤炼一番,所以需要等等。”
    “在等待的时间里,便可以着手将辽镇裁撤,这个过程、臣弟估计需要一年的时间。”
    “等待明年开春,便可以调孙传庭、杨文岳两部兵马北上,秋收之后反击老奴。”
    朱由检并没有表现的很自信,毕竟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有目共睹。
    加上孙传庭两部,那就是明军正兵二十一万对阵努尔哈赤正兵十万,两倍的数量,哪怕损失重大,也足够收复辽东全境。
    “调走孙传庭和杨文岳两部,差不多就是正辅兵七万了吧?”
    朱由校盘算了一下,如果调走这七万兵马,贵州还有正辅兵二十三万围剿叛军,也不算太差。
    “既然弟弟想好了,那么就按弟弟所说的来吧。”
    “臣、谢万岁信任……”朱由检高高的作揖,夸张式的表示感谢,让朱由校抬手拍了他的背一下:
    “别卖弄了,你这么多计划堆在一起,大琉球那边又是个不小的缺口,可得自己好好衡量,别超过了御马监的能力范畴。”
    “不会……”朱由检笑道:
    “三省养济院的人都分散各处,虽说有二十七万人,却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或许才能把他们迁移至大琉球开垦。”
    “大琉球的气候不比关外,关外苦寒,到了冬季,地如铁板一般,难以开垦,但大琉球气候宜人,一年四季皆可开垦。”
    “只要迁移养济院的懒汉前往,再加上发放耕牛、粮食,沿海的百姓也一定会愿意迁移。”
    “唯一的难题就是大琉球之上有不少土人,恐怕会对我汉家儿郎仇视,甚至发起进攻。”
    “这也是为什么臣弟派黄龙留守两个水军卫的原因。”
    “不过、如果开发得当,以大琉球一府之地,足够养百万百姓。”
    朱由检自信的说着,而朱由校也好奇道:“弟弟倒是很自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