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四十章 备战河套

第两百四十章 备战河套(3/4)

,并且还会随着人数提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三人才不明白,自家殿下为什么要这么白白浪费钱粮。
    对此,朱由检瞥了一眼他们,随即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山西、陕西……
    这两个地方是爆发大旱的起始地,而朱由检之所以要用这种撒钱粮的方式养民夫,便是在提高百姓的抗风险性。
    四十多万民夫在五大塞口看似没有什么作用,但眼下只需要朱由检开口,他们就会很快有事情做。
    以工赈灾,以战赈灾,以战迁移百姓……
    简单的三点,才是朱由检这一战打河套的重中之重。
    “传令五大塞口,已经抵达五大塞口的民夫,由军队掩护出塞,修整出塞口的道路。”
    朱由检一开口,便给这四十四万大军找了活干,也为大军出塞做了准备。
    曹文诏三人见状,只能应下,而与此同时、哨骑的消息也传到了朱由检手中。
    只是面对收复吕宋,朱由检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激动,他只是淡淡回了一句知道了,随后便不再有别的吩咐。
    只等众人离去后,朱由检才靠在了椅子上,并对门外道:“传钦天监的官员!”
    “标下领命!”他一开口,门口的百户便派人传来了钦天监的官员,而钦天监的官员在过了一刻钟后,便也来到了大帐内。
    这次朱由检准备复套,顺带也是考察一下西北,因此带来了十余名钦天监的官员,并且还为他们准备了十几台简陋的天文望远镜。
    “千里眼你们都看过了,说说看天文吧。”
    朱由检俯视他们,而他们之中为首的博士也站出来作揖道:
    “殿下、臣等用千里眼观察天文,只觉得天地之间阴阳二炁失调,按照以往钦天监的记载来看,今岁恐怕会有大旱……”
    “……”听到钦天监博士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
    他现在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大旱二字,因此他只能开口道:“是山西?又或者是陕西?”
    “额……这……下官无法判断,只知道规模应该不小,但也不会太大……”博士小心翼翼的回应,这让朱由检有些不喜。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像极了骗子。
    如果不是钦天监真有点本事在身上,估计以他的性子,早就把这群人革职了。
    “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恐怕北方大雪会持续,并且会出现阴中有阳的情况……”
    博士见朱由检不喜的模样,又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推测,而朱由检也皱眉道:“说清楚些。”
    博士被吓得不轻,只能又上前一步解释道:
    “这……下官也是按照历代钦天监的经验论谈,只是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从未出现过如此天象……”
    “便是追溯前朝,或者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天象……”
    “行了、退下吧。”发现听不出什么东西的朱由检,只能拂袖让众人退下。
    一时间他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什么阴阴阳阳的,他根本听不懂。
    如果说阳是大旱,阴是大雪或者大雨,那阴中有阳又是什么?一边下大雪一边大旱?这可能吗?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再纠结,而是继续低头,对桌上的河套沙盘进行战术推演了起来。
    只是当他推演的时候,他看了一眼土默特部七十三支领主的驻地,眼神闪烁了几下后,忽的笑道:
    “倒是有个办法可以先施展看看,说不定能取得奇效……”
    朱由检在轻笑,而同时,草原之上也在发生着变动。
    漠南诸部不是瞎子和聋子,朱由检大张旗鼓的摆下十五万大军,叫嚣着复套的事情,早就传遍了漠南诸部。
    河套部数十支散落的鄂尔多斯部落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团结了起来,并且在大雪之际,于红盐池召开大会。
    四十二部首领应声而来,他们带着兵马抵达红盐池,一时间红盐池十分热闹,被穿着五花八门的蒙古人挤满。
    “杀!”
    “哞——”
    伴随着一声“杀”,牛羊被人在红盐池畔杀死,四十二部鄂尔多斯蒙古部落也纷纷聚集起来,一饮牛血。
    当牛血饮尽,所有人都向着一名六十多岁的蒙古贵族下跪,而这个苍老的蒙古贵族,就是大明自万历中期以来,在西边最大的一个敌人。
    火落赤……
    火落赤,他原本与父兄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六、七百里处,之后俺答汗崛起,占据这块地方,他便只能和兄弟西迁进入凉州、肃州。
    当时的他只有十几岁,和父兄一起表明臣服大明,但实际上却私通俺达汗,在之后与俺达汗里应外合打穿河西,举兵进入了青海。
    不仅如此、他与俺达汗一起迎接了当时的第三世达赖喇嘛,试图让青藏抛弃大明,臣服俺达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