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五十八章 内安外扩

第两百五十八章 内安外扩(2/4)

传庭所侧目。
    他凑近看了一眼,发现军情是御马监发来的,上面主要说了辽东百姓突破四百万的事情。
    一年半的时间,在辽东迁移政策一直存在的情况下,迁移辽东的人口也越来越多,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此刻辽东长城以内的大明疆域十分安定。
    因此、种种政策就成为了吸引百姓迁移的功臣。
    朱由检仔细看了看,并不奇怪辽东百姓突破四百万,他比较在意的还是辽东的田亩数。
    毕竟人再多,田亩不足,也就补给不了大军远征。
    这次复套这么轻松,也是因为站在了山西、陕西、河西三省近两千万人,六千万亩耕地肩膀上的缘故。
    辽东的底子还有点薄,哪怕是眼下……
    “新垦田三百九十六万余亩……”看着新垦田的数量,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而旁边的孙传庭也道:
    “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五年后辽东可稳定出产粮食的田亩数恐怕会突破一千五百万亩。”
    “到时候支持一支五万人的北伐,就不需要从外地调粮了。”
    “差不多,不过五年太久了。”朱由检微微颔首,又在时间上给予了否决的意思。
    黄台吉不死,他总觉得有一块心病。
    尽管大明的体量决定了黄台吉即便玩出花来,也不可能翻盘。
    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谁知道这厮会不会在自己扫北、平南、定西,安抚内政的时候,跑到辽东或者燕山长城外给自己上上眼药?
    眼下只要迁移辽东的河南饥民安定,恢复生产,那么朱由检他就可以组织第二次扫北了。
    想到这里,他将军情圈红,表示已经知道,并继续拿起了其他的军情准备处理。
    在众多军情之中,尤为显目的便是沉廷扬让人从旧港发来的军情。
    三月初五的时候,沉廷扬就已经抵达了吕宋,之后继续南下。
    不过行驶到勃泥的时候,渤泥国王请沉廷扬暂时坐镇勃泥办公,一以此帮勃泥王震慑有些蠢蠢欲动的贵族。
    沉廷扬想了想,勃泥处于南洋航道中心,在安南没有收复之前,留在这里办公确实不错,因此就留了下来。
    抵达旧港后,他将市舶司两万多书吏和三百多名官员分别派往了各地,除了三山和东山府没有派遣官员外,其他已经有熟地的地方都被接管。
    这接管之后,南洋就开始了清算田地,而按照各土邦王国留下来的统计来算,眼下大明在旧港的耕地数量一共九百二十一万余亩。
    这还是黄龙没有收复爪哇全境的数据,如果把爪哇也收复,田亩数量应该要比当初朱由检估计的数目翻四倍。
    对此朱由检也只能暗叹一句“沧海桑田”,随后继续向下看。
    沉廷扬的汇报里,眼下接受旧港承宣布政司管理的百姓数量一共一百七十余万人。
    其中、汉人的数量只有三十六万不到,其中还有二十一万是新迁移到吕宋的百姓,剩下的全是土人。
    这个数据让朱由检皱眉,但沉廷扬在之后所写的迁移计划,让他稍微舒心了不少。
    沉廷扬将迁移定为五个阶段,一个阶段就是一年,每年最少迁移五十万百姓南下。
    听起来、五十万百姓似乎不多,但这已经是市舶司最大的运载力了。
    毕竟市舶司不可能像白人进行黑人贸易一样,把人像畜生一样的塞到船舱里。
    因此、哪怕是五千料的商船,也顶多在物资齐全的情况下,运送两千人南下罢了。
    当然、如果继续造船,那么这个运载力还可以继续提升。
    眼下参与移民的商船和货船,只有不到六百艘,但其中参与运送人南下的只有两百艘,其余四百艘则是运送粮食和各种耕牛、物资。
    如果这个船只数量提高,大明想要彻底掌控南洋,实际上要比彻底掌控东北和西域更为轻松。
    海运的消耗只有陆运的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这一点就是天然优势。
    下西洋马上就要开始,之后各个藩国也将海外就藩,以眼下的运力,想要完成海外就藩,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朱由检特意对沉廷扬回帖,表示市舶司可以向五大船厂再下六百艘五千料以上的商船、货船订单。
    御马监目前没有多余的银子,复套之战的赏银都还在计算中,因此只能让沉廷扬先从黄龙缴获的白银里调银子去下订单。
    等到秋收后,御马监会再拨钱粮南下,缓解市舶司的财政问题。
    写完回帖,朱由检放下了笔,而一直在旁边看的孙传庭也见状开口道:
    “殿下让沉布政使造船,是为了海外藩王就藩的事情吧?”
    “嗯……”朱由检回应一声,一边看着军情,一边对孙传庭解释道:
    “我大明眼下人口稠密,士绅豪强占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