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七十二章 争权攘利

第两百七十二章 争权攘利(4/5)

热门推荐:
了孙传庭将朵甘的一切情况都做出了回禀,包括了人口和牛马的数量。
    由于朵甘藏人少,明军人多,所以统计起来并不难。
    经过统计,朵甘一共有藏人十五万四千六百余人,蒙古人三万五千多人,另外还有两千多汉人,合计十九万两千人不到。
    偌大的朵甘,只有这么点人,听上去确实不可思议,好在朱由检早有准备。
    他接着往下看去,之后的牦牛和羊群数量他没有仔细看。
    牦牛虽然也可以种地,但效率太低,远不如水牛和黄牛。
    “告诉孙传庭,把汉人、蒙古人留在当地,其他的人,若是愿意,可以迁往镇番和张掖放牧,朝廷出粮食,每户一次性给十二石粮票。”
    “是……”
    朱由检轻飘飘一句话,就定下了十多万藏人的去向,不过这并不是强制的迁移。
    要去的可以去,不去的也不强求。
    反正等大旱降临,不用朱由检组织,也会有大批难民向着青海挤去。
    别的不说、西宁卫一带,朱由检的记忆里可是没有遭遇大旱的好地方。
    哪怕大旱结束后,大量的百姓回迁,但最少他们能让当地变得繁华些。
    想清楚利弊,朱由检撕开了洪承畴的书信,随后扫视了一眼,脸上挂起了笑意。
    “洪承畴倒是能读懂我的想法,看来选他镇守西南没有错。”
    “之后安南和三宣六慰的事情交给他,估计也不会出错。”
    “不过为了让安南不再脱离我大明,还是得先做一手的准备。”
    说着、朱由检放下了手里的手书,对满桂吩咐道:
    “告诉沈廷扬,旧港各地的金银矿要加紧开采,另外水泥厂先满足当地,有了熟练管理水泥厂的官吏就把他们派回大明。”
    “再将燕山三百万斤火药调拨山西、四川,传令洪承畴、孙传庭,拓宽川陕、川云之间的驿道。”
    “返回大明的水泥厂官吏,就现在云南呆着。”
    “等打下安南,就在安南准备建立作坊,铺设前往云南和广西的驿道。”
    “最后告诉黄龙,让他准备粮秣和兵马舰队,下西洋的船队会在冬月初一出发,大概二月抵达旧港,随后会出发向小西洋。”
    “我要他拿下锡兰,顺带派出船队前往利未亚,看看迁移利未亚是否可行。”
    朱由检的话说完了,而满桂也作揖回应:
    “是,末将知道了。”
    “退下吧,叫陆文昭来找我。”朱由检摆手示意可以退下,而满桂也小心翼翼的退下。
    在他退下后,朱由检继续处理起了军情,而满桂却在走出书房后,脸色变得阴沉了起来。
    “迁移利未亚……”
    想着朱由检刚才的话,满桂一路阴沉着脸回到了自己的院落,随后让人去找陆文昭,自己则是坐在书房内,开始执笔写下了朱由检的吩咐。
    一份份手书被他写好,关于孙传庭和洪承畴的、沈廷扬的,他一个字都没有出错,将朱由检的军令传达。
    可当手书写到了黄龙的时候,他的表情却开始略微狰狞了起来。
    他先是将攻打锡兰和保护下西洋使团的事情写下,随后在关于利未亚的时候,他却停下了。
    也在他停下的时候,院外传来了脚步声。
    “都督,陆指挥使来了。”
    “请进。”满桂没有藏匿桌上的手书,而是平静的等待着陆文昭进屋。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陆文昭走进了屋内,看着不对劲的满桂,微微皱眉,但还是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
    “殿下说他要就藩利未亚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满桂若有所指的说着,而陆文昭闻言,准备端起茶杯的动作不由一滞,随后又恢复了平静。
    “知道,这是殿下的决定,怎么了?”他强装镇定的喝起了茶水,而这一举动却被满桂注意到。
    满桂眯了眯眼,随后才道:“殿下若是去了利未亚,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我和应元、黄龙还好说,手中握有兵权,不管是万岁还是未来的新皇都会忌惮我们,不敢太过分。”
    “但你呢……”
    “……”一席话,让陆文昭沉默了片刻。
    过了许久、他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表情假装平淡道:“我只想把殿下吩咐的事情做好,对得起天下和朝廷。”
    “呵呵……”听着陆文昭的话,满桂轻笑摇了摇头,又看向陆文昭道:
    “芸芸众生,谁不想随心所以,可要把朝廷的事情做好,还想要保全自身,这可不容易……”
    “你什么意思?”陆文昭眼神锐利的看向满桂,手不自觉的摸向了腰间。
    “我的意思很简单……”满桂平淡的回应,并伸出手执笔在面前的手书添上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