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

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4/5)

热门推荐:
百万头猪。
    当然、这自然不能这么算,因为沿海的拱卫营和海军大多都是补充鱼虾,真正吃家禽和牲畜的主要还是西军都督府和北军都督府。
    哪怕就是上直,实际上也逐渐在削减家禽和牲畜的供应了。
    朱由检缔造的明军,是建立在充足后勤上的一支军队,随意减少供应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从民间购买,就要考虑到这么大需求冲入民间,会不会造成物价飞涨的问题了。
    朱由检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大明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然后实际上得到的,是每年七十多亿斤的稻壳、麦壳等可加工的天然饲料。
    如果用这七十多亿斤天然饲料反推,那整个大明的牛羊猪家禽肉产量也不会高于二十亿斤,折合为一百二十万吨肉食。
    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八十七万军队的存在,占据了大明市面上一成肉食。
    如果明军不降低标准,又没有办法自给自足,那市面上的肉类物价最少要上涨百分之十……
    “得想个办法解决……”用反推法算出大明的肉食数量后,朱由检就开始头疼了。
    不过这种时候,他却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样东西。
    “对了,差点把它忘了!”忽然想起一个东西的朱由检,当即对王承恩问道:
    “番薯和马铃薯的耕种布置怎么样了?百姓种的习惯吗?”
    “回殿下……”王承恩这个官场大总管和种植大总管都不带想,直接回应道:
    “眼下番薯和土豆,按照您说的,分布种植在两京一十六省,其中番薯种下二千三百余万亩,土豆一千四百多万亩。”
    “不过……”王承恩有些尴尬道:“虽然有皇店的销售,但百姓都是把它们当做菜来吃的。”
    “……”听到这话,朱由检人无语了。
    亩产八石、二石,总产量加起来超过两亿石的番薯和土豆,居然还满足不了挣扎在温饱线……
    “等等……”朱由检反应过来了,现在的大明百姓经过他的手段缓解一部分土地兼并问题,可不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饥民了。
    如福建之地,都迁移出去全省五分之二的人口了,而北直隶和陕西、河南、广东、南直隶等地更不用多说。
    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都被他通过迁移、发军屯田等手段缓解了矛盾,老百姓虽然不说人均五亩地,但人均三亩也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百姓干嘛要把番薯和土豆当主食?
    资源问题解决了,除非有饥荒,不然脑子有毛病的才会把这些东西当主食吃。
    眼下整个大明,在吃这两样东西的,只有陕北和山东的灾民。
    这么一想,朱由检有些语塞,随后又摇头心想:
    “今日你们爱答不理,到了饥荒时……”
    这么想着,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既然百姓不吃,番薯藤和番薯就先拿去当做官场的饲料吧。”
    “不过记住,这两样作物必须要保持八千万亩的种植范围,只能多不能少。”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也笑了出来:
    “如果用番薯藤和番薯做饲料,恐怕官场的牲畜和家禽数量还能变多一些。”
    王承恩很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奈何自家殿下一直在意扩大种植规模的事情,不准许他这么干。
    现在好了、按照今年的产量,估计今年就能把种植范围扩大到八千万亩,而番薯藤和番薯还能剩余几百万石来喂养各地官场的牲畜,官场牲畜的粮食问题就不用着急了。
    想到这里、王承恩脸上的笑意也藏不住了,而朱由检也摇头叹了一口气:
    “好好养你的吧……”
    “奴婢领命……”王承恩高兴应下,而朱由检想了想
    如果谷物的饲料加上在大明耕种面积达到四千多万亩的红薯、红薯藤等物,那的饲料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三百多亿斤的。
    限制人口和畜牧业的往往是粮食和饲料,翻了三倍的饲料产量,或许能让大明的牲畜数量达到国初的标准。
    这样标准下,大明的人口数量或许也会缓步提升。
    不过、这种提升只能持续到大旱爆发前,也就是两年后……
    想到大旱,朱由检皱了皱眉头,随后才开口道:
    “调钱粮先把北军都督府和上直的赏银给发了,剩下的钱粮,让毕自严从户部分别调白银四十万两银子,粮食二百万石给徐光启、王舜鼎两人。”
    “让他们由上而下的解决黄河堵塞的问题,再重新修缮黄河。”
    “最后发完军饷、百官俸禄后,还能剩多少?”
    朱由检看向王承恩,而王承恩闻声也看向了身后的所有书吏。
    书吏们当即敲打算盘,足足过了三刻钟后才开口道:
    “殿下、掌印,要发军饷和俸禄,还得让各地常平仓卖粮二千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