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九十五章 南征北讨内安民生

第两百九十五章 南征北讨内安民生(2/4)


    济尔哈朗见状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黄台吉则是道:
    “明军的战力比三年前还要强,眼下他们诸部的配合能与我大金一较长短,还有火炮火铳加持。”
    “眼下科尔沁被剿灭,估计再休整两年,明军就要对我大金下手了。”
    黄台吉几乎皱着眉头说出这句话,显然他很清楚金国陷入了困境。
    “明军这次从北直隶发动远征,近二千里,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阿敏靠在椅子上,表情也有些许凝重,济尔哈朗也接话道:
    “眼下听闻辽东又迁移二百万山东灾民,恐怕辽东人口已经破五百余万。”
    “如果明军能借着北直隶的人口发动二千里的远征,那辽东的北征或许不低于千里……”
    千里……
    这代表什么,三人都知道,说白了就是金军近八成城池都在明军攻击范围内。
    “要不要先开发福思木城?”
    阿敏忽的开口说道:“福思木城那边我看地形还不错,虽然比较难开垦,但如果开垦出来,不会输于上京城。”
    “那边太冷了,过去开垦后粮食收获也不会很多。”黄台吉摇头拒绝了这个想法,并继续道:
    “况且如果连上京城都丢失了,距离上京城不过七八百里的那里又能苟且几日?”
    福思木城在三江平原之上,以这个时代的粮食亩产,加上当地的地形,黄台吉不认为那里能守住多久。
    在他看来、明金之间也就是一战的问题了。
    从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大金的赢面不会超过三成,而这三成能有的情况下,还得看努尔哈赤……
    “汗阿玛的身体……”
    黄台吉沉着眼眸开口,让阿敏和济尔哈朗瞬间心中一沉。
    努尔哈赤的身体越来越差,这已经是无法掩盖的一个事情,如果努尔哈赤在明军北伐前病逝,那对于金国来说,将是一个沉重无比的打击。
    黄台吉的一句话,让他们三人沉默许久,过了片刻后阿敏才打破僵局开口道:
    “北山那边,近来兴起了一个部落,它们团结诸部聚集在了奴儿干城,我准备筹备兵马先把他们扫平,抓些野人补充八旗。”
    “那种地方能聚集起多少人,粮食都没有多少。”济尔哈朗皱眉,而黄台吉也觉得不对劲道:
    “你小心防备一些。”
    “行了、既然大战结束,那我就带人撤回蒲儿河城了。”阿敏不想听别人的话,起身就准备离去。
    也在他离去的同时,他们口中的奴儿干城中,却聚集起了人数不少的北山女真。
    “噗——”
    铁质的斧子落下,木柴被噼成两半,奴儿干城这个位于黑水河(黑龙江)出海口的港口之城,本来只有一部八百余人的小部落在这里生存。
    然而从三月开始,伴随着十艘船只在黑水河口登陆,情况就直接发生了扭转。
    作为大明曾经的奴儿干都司治所所在,大明曾在此建有永宁寺,并立有永宁寺碑。
    因此、在三百余名辽东女真拿着大明文书,带着两千工匠登陆奴儿干城后,当地的部落当即就表示了臣服。
    带着两千工匠,他们开始修葺奴儿干城、永宁寺,并且开始聚拢黑水河沿岸,以及北上一带的女真人。
    时至四月初十,此地已经聚集起了上万人,而之所以能聚集上万人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粮食、二是安全。
    “最近北山那边又来了两个小部落,城外增加了二百多人,粮食的压力又大了不少。”
    当议事的声音出现,奴儿干城新修缮的一个守备府内,身着粗布麻衣的女真老者对着主位的一名女真人开口,而这女真人则是回应道:
    “不管来多少人,一概接纳,粮食的问题我会想办法的。”
    “将士们的口粮绝对不会降低,我郭桑岱背后有大明朝,养得起他们。”
    郭桑岱一开口,当即便让这名女真老者低头,表示对大明朝的尊重。
    行礼之后,他退出了简陋如一个小院子的守备府,而郭桑岱也转身走进偏房,在偏房的书桌上写了一份手书,并在之后让人乘船南下,送往了南边。
    直到半个月后,船只带着手书在一个海港城池登陆,而手书也被送往了城池内部的总兵府内,交到了一个人的手中。
    “骑兵三百,步卒三千,人口上万……”
    “郭桑岱倒是干得不错,照这样下去,恐怕能重新恢复当年奴儿干的繁荣。”
    当熟悉的声音出现,身着常服的尤世功出现在了总兵府内,而在他手中,被锦衣卫派往奴儿干的郭桑岱为大明建立起了一个存在于后金大后方的城池。
    别看奴儿干只有一营兵力,但和明军远征金军困难一样,金军想要远征奴儿干也很困难。
    哪怕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