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九十九章 三娘子案爆发

第两百九十九章 三娘子案爆发(4/4)

热门推荐:

    “府邸宅院则是可以收入皇庄,日后万岁犒赏百官时或许需要。”
    陆文昭将抄家所得说出,而大量的不动产让他们抄家的成果锐减。
    尽管南北抄家之后达到了数千万两的价值,但是田地这种东西,朱由检宁愿发,而不是卖。
    卖田地只会加剧土地兼并,而发土地,不仅可以巩固土地不可买卖的政策,还能富民。
    当然、朱由检也给自己的好皇兄留了不少好东西,比如那些别苑和别墅店铺。
    不过对此、朱由校倒是很舍得的说道:
    “这些东西交给皇店变卖吧……”
    “这……臣领命……”听到朱由校的话,陆文昭应下,而朱由校也对陆文昭询问:
    “京中百官是什么态度?”
    “百官私下十分不满,不过碍于万岁和殿下的威严,并没有大举上疏……”
    陆文昭虽然这么说,但朱由校明白、百官碍于的不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严,而是自家弟弟。
    朱由校并没有对此产生不满,他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极力劝阻,齐王府和五军都督府武将态度难猜,恐怕自家弟弟会在扫虏之后,主动前往海外就藩。
    眼下让他留下来的除了自己的劝阻和不舍,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稳住五军都督府和齐王府的一众武将文官。
    “这次清理的官员,主要是浙党和宣党、昆党的官员,对此弟弟没有说什么吗?”
    朱由校走回位置上坐下,而陆文昭则是上前一步道:
    “殿下说、洪灾一事,对浙宣昆三党的打击不过是皮肉伤,远远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倒是趁着这个时候,借着恩科的机会,在四府和被彻查的江南其他府县中安插燕山官员才是重要的。”
    “只要掌控了南直隶、江西和浙江三地,便可以清查全国黄册,随后降低田赋,士绅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了。”
    朱由检的计划很有调理,这点朱由校十分满意,他唯一在意的就是朱由检说过要降军屯田百姓的田赋。
    按照大明眼下的财政情况来看,如果真的降了田赋,恐怕……
    “……”朱由校没有说什么,而是询问道:“军屯田田赋一事,弟弟没有提吗?”
    “殿下的意思是明岁将军屯粮的田赋降低到两成,因为旧港、辽东、琉球之地已经可以反哺朝廷了。”陆文昭一边说,一边解释道:
    “辽东、琉球之地,眼下新垦田亩近千万亩已经过了三年之约,眼下可以对它们进行田赋征收,户部的岁入估计能提高二百万石左右。”
    “旧港之地,眼下开了金银铜矿,又有近二百万百姓迁移在当地安家,按照沉布政使的奏疏来看,旧港之地眼下不仅可以自给自足,每年还会有千余万石的多余粮食。”
    “这些粮食放在当地会导致当地粮价低至百文一石,而谷贱伤农。”
    “近些年来、广东、福建两地百姓南逃迁移,皆因粮食价格高涨,而眼下旧港的粮食完全可以北上接济广东、福建等地百姓。”
    “后续开垦的田地,将会主要以豆料、花生为主……”
    陆文昭的话说完,朱由校却提出了疑问道:
    “旧港到广东、福建,这路程走海路,粮食可以保存那么久吗?”
    “以我朝的防潮技术,大米在海上顶多能防潮两个月左右……”陆文昭解释道:
    “殿下和沉布政使是将南海府和巨港府的粮食运往旧港、中山府。”
    “这时间在半个月左右,因此粮食抵达中山府后便存在库中。”
    “随后将中山府和苏禄、渤泥两国的粮食北运到吕宋府,而吕宋府有移民八十余万,能解决其他诸府的粮食,同时可以将吕宋府的粮食从北部运往琉球,抵达福建。”
    “这期间每批粮食在海上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一个月,粮食自然可以食用。”
    “况且南粮北运不过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可以在南海等地建造酿酒厂,随后官营酒水来增加朝廷的收入。”
    “最后便是关于藩王海外就藩的事情,按照时间来看、他们应该已经将整个天竺沿海巡视完毕,各藩长史都应该选出就藩地了。”
    “既然选出,那么藩王海外就藩一事,大概明岁便可以启动了,旧港府和巨港府、南海府会成为供应藩王就藩的大粮仓……”
    陆文昭侃侃而谈,而朱由校却在听到藩王就藩一事时皱了皱眉头。
    显然、他到现在依旧抗拒藩王海外就藩,不过这件事情已经上了正轨,即便他个人不喜欢也已经没有办法了。
    只是他也很好奇,天竺是不是真的和自家弟弟所说的一样,有那么好。
    带着这样的疑问,朱由校的思绪也渐渐向着天竺飘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