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

第三百一十章 治蝗和添火(3/4)

会给诸藩时间思考,随后议事来充实国库,你不用担心。”
    “话虽如此,但……”毕自严还是有些担心,过了片刻他才道:
    “以往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当年山东大旱的蝗灾,想必殿下您还记得。”
    “你是怕有蝗灾?”朱由检得到了提醒,也略微皱眉了起来。
    如果真的有蝗灾,那扫虏之战或许真的要推迟。
    “今岁大旱波及四省,若是有蝗灾,恐怕河南、山东、河西等地的粮食难以保全……”
    毕自严担忧的说着,而这也让朱由检脸色阴晴不定了起来。
    蝗灾的威力他是清楚的,如果今岁真的再来一场蝗灾,那山东可以说从天启元年开始就七年没有安定了。
    陕西也连续三年没有安稳了……
    “依你之见,该如何治蝗?”
    朱由检对毕自严提出了询问,没办法、后世的蝗灾规模,完全没有办法和这个时代的蝗灾规模相比。
    他所知道的后世治蝗办法,在这个时代也完全行不通。
    后世治蝗,是从生物角度来治理的。
    比如昆虫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真菌,而一般来说,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
    它们会和各种病原体一起,让昆虫感染上许多疾病,以至于一批蝗虫卵往往只有1-5的个体能够存活到下一次繁殖期。
    真菌对于蝗虫的压制效果很明显,但却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怕热。
    真菌怕热到了什么程度?人类的体温就足够杀死大部分真菌,这也是人类几乎很少得真菌引发的疾病的原因。
    也因此只有在身体末端温度较低的地方才有可能感染上真菌病,比如脚气。
    而在干旱的时候,地表土壤开裂,阳光直接照射到地缝里,杀死了大量真菌,相当于直接给蝗虫卵来了一次全身消毒,这才提高了蝗虫卵的孵化率。
    后世治蝗的政策就是从这个方向着手的。
    以往人们总是在蝗灾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要用化学药剂杀灭,或者用鸡鸭的天敌属性来克制,但是今年的蝗灾是扑灭了,可是往后还是会爆发大面积的蝗灾。
    所以后世做的基本上是防患于未然,让蝗虫卵孵化不出来,让它们没法危害庄稼。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保护好真菌,要保护好真菌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也就是把工作的重点,从杀灭蝗虫转移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发生地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先让蝗虫无处产卵。
    然后耕垦湖滩荒地,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让自然环境中产生的真菌来代替人类对付蝗虫。
    这些工作开展之后,虽然各地还是会有一些蝗灾发生,但是基本上很难再出现蝗虫的大面积转移了,曾经的大蝗灾和饥荒也一去不复还。
    但问题是,眼下朱由检要面对的,是五千年来波及最广的大旱。
    从正旦节到如今,明明还是春季,各省小溪已经干枯,堰堤之中淤泥干裂……
    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怎么治蝗?无非就只有依靠古人的手段罢了。
    面对他的询问,实际上毕自严也很难。
    古代的手段,并不能有效的杜绝蝗灾,因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预防难以做到,只能在成型后以篝火诱杀、开沟陷杀、器具捕打,或驱使百姓,让百姓掘除蝗卵和声色驱蝗。”
    “此外,需要下令猎户不得打杀益鸟,来保护食蝗益鸟、饲养食蝗家禽、病毒防治。”
    “尤其要“禁捕鸲鹆”,并按照洪武年间“民捕蝗一斗,给粟倍之”给予奖励。”
    毕自严说出了他所能说出的大部分治蝗手段,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手段都只是能控制一下蝗虫规模,并不能将蝗虫彻底消灭。
    在对付蝗虫大规模袭击时,这些手段依旧显得力不从心……
    只是眼下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朱由检只能扶额道:
    “先下发这些政策吧,另外……”
    朱由检想了想,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能长叹一口气。
    “加大鼓励北方一京六省的番薯、马铃薯耕种,蝗灾再厉害,也不可能钻到土里把番薯都吃了吧?”
    朱由检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在蝗灾爆发后,北方一京六省,近五千万百姓吃几个月的番薯和马铃薯,等着南方的水稻收割后北运。
    “扫虏之战……”
    朱由检想了想,最后只能皱眉道:“暂时搁置……”
    这话他说的有些不甘,也有些无奈,毕竟如果能平了建虏,那么东军都督府十几万兵马就能解放出来。
    这些兵马会去哪里?不用多言,他们将前往日本,将这个中原王朝近千年来的边患给彻底解决。
    只要解决了他们,再制造出蒸汽机,到时候大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