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3/4)

,朱由检自然不会杀他。
    毕竟杀了他,换谁上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晚明,找一些能干实事的文官太难了,但凡出现几个胡宗宪、谭纶一样的文臣来稳住地方,大明朝也不会骤然猝死。
    朱童蒙是不行,但稳住陕西还是可以的。
    面对朱由检的询问,他也很诚实的说道:
    “西红柿产出并不多,况且保质的时间也不长,不过千余万斤,刚刚送往皇店便被抢购一空了。”
    “渭河、泾河、北洛河等河道水位尽数下降,关中大小三百余条水脉,近九成干涸。”
    “要想让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便只有重修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
    “徐尚书在的时候,这些干渠便一直在修葺,只是陕西钱粮不足,眼下大旱,若是以工赈灾的同时来修葺梳理这些干渠,最少能保证最少六百万亩的田地旱涝保收。”
    “这六百万亩加上水脉就近的田地,保证一千万亩田地有所产出还是可以的。”
    朱童蒙虽然管不了陕北,但还是能掌控陕南和关中平原的,这些地方的情况他都知道。
    他的话也证明了一点,明末不是没有办法人定胜天,而是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
    一千万亩的旱涝保收,这对于朱由检来说已经是个不得了的好消息了。
    “这一千万亩,分别种上番薯和马铃薯,边角之地可以种植西红柿之类高产的蔬果。”
    “照顾好了他们,陕西的四百多万百姓就还有活路。”
    朱由检的话让孙传庭和朱童蒙纷纷点头,而朱由检也继续说道:
    “赈灾粮票,孤再拨五百万石给你,赈灾工银也拨六十万两。”
    “若是明岁陕西还不能自保,你就自己去那华山脚下自裁谢罪吧。”
    “下官!必不敢辜负万岁,辜负殿下,辜负百姓……”朱童蒙闻言当即起身,作揖过后行大礼跪下稽首。
    “起来吧,光说没用,动起来才是道理。”朱由检端坐着,对于各种虚话他已经听腻了。
    他转头看向了孙传庭,带着一丝歉意道:
    “京城的事情太重,孤不能行走天下,只能让你行走天下,总治旱情了。”
    孙传庭的政治觉悟很低,应该说明末的熊廷弼、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这五大统帅里,只有洪承畴的政治觉悟足够高。
    其他四个人都是败在了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
    孙传庭是卫所长大的人,对于卫所里的武将脾气他很清楚,这也是他为什么敢杀人,敢清屯田,敢对付陕西士绅豪强的缘故。
    巡抚天下旱情这件事情上,朱由检需要的就是孙传庭这种敢对付士绅豪强,敢杀人,还能治理民生的人。
    孙传庭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优点,更何况他本来就看贪官污吏不爽,因此面对朱由检把他从经略西北的位置摘去,他并没有不高兴,而是对朱由检道:
    “下官对巡抚天下,总督旱情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十分高兴,不过在离开前还是得和殿下您交个底。”
    “你说……”朱由检点头示意,而孙传庭也道:
    “眼下的西北无非就是陕西、河西、朵甘三省,而三省百姓几近八百万,北军都督府军队经过协调后,留在三省的尚有四十营,山西十营合计十五万一千余人。”
    “其中曹文诏总兵身在朵甘,麾下的九营兵马是夺回乌斯藏的重要筹码,不可轻动。”
    “河西李如柏总兵总督,十五营兵马也无事。”
    “剩下十六营兵马,被下官布置在了宁夏府、朔方府。”
    “只要守住这两个府,便能保证陕西太平。”
    “但下官走后,殿下必须得调回满都督才行。”
    孙传庭的话让朱由检深以为然,眼下满桂和孙守法、曹猛三人都在泰宁三府,泰宁三府虽然重要,但留满桂在那里确实是大材小用了。
    朱由检想了想,准备调回满桂,然后调孙传庭手下的官抚民去镇守朵颜府。
    不过这件事情,朱由检还是得问问孙传庭,因此他开口道:
    “孤要调回满桂,再调官抚民前往朵颜府,守护京师门户,你怎么看?”
    “乐意至极!”孙传庭没有舍不得手下人的意思,而朱由检见状也就宽了心:
    “大旱之事需要四处奔波,我准备让又可先生带人跟着你,一是保护你的身体,二是防止部分大旱爆发的疫病。”
    朱由检很舍不得孙传庭,若是孙传庭在治旱中染病,比历史上早亡,那朱由检估计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留吴有性这个治疫大家在他身边,朱由检更为放心。
    “多谢殿下……”孙传庭有些感动,毕竟他何德何能让一位御医常留自己左右?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他别做小女儿姿态,顺带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