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五十一章 直谏

第三百五十一章 直谏(2/4)

   “……”
    死寂一片,养心殿内并没有传来声音,朱由校也没有发出“朕安”的话来示意金铉进入养心殿。
    乾清宫的门就这样开着,任由风雪吹进宫殿内,吹在金铉的身上。
    一炷香……一盏茶……一刻钟……
    当半个时辰过去,金铉的双腿已经麻的毫无知觉,双手冻得发红,脸颊同样。
    也就是这个时候,养心殿里才传来了脚步声,魏忠贤走了出来,并对金铉开口道:
    “金讲师,万岁宣您进殿……”
    “臣,谢圣恩!”
    金铉闻言,表情不变,缓缓起身,一踉跄差点跌倒,却并无人搀扶。
    他整理了自己的衣袍,随后用酸麻胀痛的双腿,一步步走向养心殿。
    在他进入养心殿的同时,养心殿内的木头和碎屑已经被清理干净,此刻的朱由校身着一身金色圆领常服,头戴金冠,手中拿着奏疏,似乎在处理政务。
    只是他的这番作态,在金铉看来,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
    “你给太子授课授的不错,想要什么奖赏……”
    朱由校开口了,只是声音语气略显冰冷,而金铉也没有自认为皇帝会给他赏赐,而是作揖回应道:
    “臣、并不缺什么,只是希望继续教导太子殿下……”
    “……”
    一席话出,殿内寂静一片,王安和魏忠贤的心悬了起来,朱由校的动作一滞,却依旧平静开口道:
    “朕没有说过不让你教导太子。”
    说着,朱由校放下奏疏,却又拿起另一本,双眼看着奏疏,却对金铉开口道:
    “国朝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必须善于开源节流,善用各种人才,才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
    “朕十六岁登极,扳倒了方从哲、孙如游等朝臣,对内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对外抗击建虏,收复旧港、安南、朵甘、河套、辽东等地,重振国政……”
    “你出身燕山,朕今日考考你,纵观古今,我华夏可称明君者,能有几人?”
    朱由校面对金铉提问,而金铉却道:
    “先秦过于久远,只论赢秦以来,当数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光武帝、宋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宪宗、周世宗、宋太祖、宋哲宗……”
    “元太祖、元世祖……以及国朝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景皇帝、宪宗纯皇帝四人……”
    “是燕山教材上的贤君吗?”朱由校看着奏疏,头也不回的询问。
    “非也,乃是臣所评定的贤君。”金铉一开口,四周气氛有些诡异了起来。
    王安和魏忠贤大气不敢喘,而朱由校却翻着奏疏道:
    “汉景帝不是明君吗?”
    “年少杀人,无情无义,睚眦必报,逼死子嗣,虽有功、却称不得明君。”金铉不偏不倚的回答,显然在他心中,明君标准有些高。
    “汉宣帝不算明君吗?”朱由校又问。
    “有功于华夏,却明知元帝无帝王气概,依旧立其为储,汉家王霸道自此断绝!”金铉回答。
    “唐高祖不算明君吗?”朱由校继续询问,而金铉也继续回答:
    “有功而不明,为巩固帝位,明知隐太子不敌唐太宗,却为了平衡朝堂而搬弄权术,引得兄弟三人反目成仇,引得大唐内乱。”
    “唐高宗不算吗?”朱由校皱了皱眉。
    “有功而遗留武后。”金铉回应。
    “那唐玄宗和宣宗呢。”朱由校追问,金铉继续作答:
    “玄宗晚年放纵,宣宗猜忌归义军,有功而不明。”
    “那宋哲宗又为何得以称明?”朱由校不满意金铉的回答,而金铉却回应道:
    “推行新法,是非分明,抗击西夏,收复青塘,文治武功皆可为明!”
    “……”朱由校被金铉说的皱了皱眉,又问道:
    “国朝为何只有四代明君?我朝仁宗、宣宗、孝宗为何算不得明君?”
    “仁宗位短,宣宗守成而放纵瓦剌,坐视国朝收复漠北最好机会而不管,对麓川不作为,舍弃交趾,何以称明?”
    “孝宗短视,虽有收复哈密之功,却为一己之利而调动京营作为民夫修建宫殿,败坏宪宗纯皇帝所设立十二团营兵且不说,又纵容勋戚残暴害民,如何称明?”
    金铉言之凿凿,让朱由校提不起反驳的想法,但以上这些都不是他想听到的,因此他最后问了一句:
    “自宪宗纯皇帝以来,国朝就没有明君了吗?”
    这是一个送命题,金铉若是回答不好,或许就要丢掉性命。
    王安和魏忠贤心悬了起来,而金铉却明知朱由校想要什么答案,却直接点头道:
    “没有!”
    “……”朱由校动作一滞,显然他被金铉这样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