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缅事宜》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平缅事宜》(3/4)


    “起来,别拘泥礼数。”见到三人回归,朱由检笑着将他们一一扶起,而陆文昭也笑着双手呈上一份地图:
    “殿下,这便是他们三人这些年来勘察出的缅甸地图,以及东吁的兵力,卑职已经让工匠按照地图制作沙盘了。”
    “好!”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高兴的难以言表,只能对三人说道:
    “你们三人的功绩在这里放着,朝廷不会忘记。”说着他转头看向曹化淳:
    “上奏哥哥,授他们三人正三品上轻车都尉!”
    “奴婢领命……”曹化淳也是带着笑意作揖回礼,而朱由检则是拿着地图坐回了位置上,细细看了起来。
    东吁国的面积和大明的云贵面积相当,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三面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基本上是丘陵和山脉,东部为高原。
    靠近大明边境的地区都是高原地区,但只要明军有一个优势就是居高临下。
    从腾越八关出兵,只要击垮缅军,就能在极短的时间进入大金沙江(尹洛瓦底江)冲积平原,这地方地势低平,也是中南半岛四大平原之一。
    拿下这里,再围剿其他地方的叛军,东吁转瞬可下。
    看完地势,朱由检看了一眼东吁的内政和情况。
    不得不说,尽管缅甸在和明朝的明缅战争中获取了孟养、木邦两块疆域,但由于缅族没有能力吞并同化各地的民族,导致明缅战争里,东吁被动的被内耗。
    自万历二十三年之后,东吁就已经失去了辉煌,只能自保于都城之内,卑谬、阿瓦、清迈等地相继宣布独立,缅甸各地再次陷于军阀割据的状态。
    万历二十六年,南掌也脱离了东吁的统治,同时暹罗国王纳黎萱联合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一同攻打东吁,东吁国王莽应里被杀。
    之后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半壁河山。
    他死后,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又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并在万历十一年收复了被葡萄牙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本来明军的对手会是阿那毕隆,不过在沉炼他们返回前夕,阿那毕隆病逝,而眼下继承他王位的,则是他隆。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他隆的能力还算不错,历史上他放弃了对外战争,致力于恢复东吁的国内经济,并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
    “得动手了……”
    想起这个他隆王的所作所为,朱由检立马意识到,明军必须立马动手。
    作为明军各方向战略的制定者,朱由检很清楚明军开疆拓土和稳定局势的法宝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灭亡掌握该地九成资源的贵族和商人阶级,然后拿出缴获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土地发给该地被剥削的平民,以此让该地的平民来拥护大明。
    这个政策不管是在对北还是对南,亦或者眼下的瀛洲,都是一个取胜的法宝。
    然而眼下东吁出了一个愿意对贵族势力动手,分地给农民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他分地成功,那明军就失去了一个制胜的法宝,相反被他隆王分地的东吁平民,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而不得不和明军交手。
    朱由检倒是不在意东吁人的死活,但他需要东吁人作为劳动力。
    不管是缅甸地区的玉石、金银铜矿,还是大明要修建“京缅铁路”所需的水泥、生铁,劳动力……
    这些种种,都需要人去做,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复刻《平倭事宜》,来一场《平缅事宜》。
    打下东吁,大明就有了直面印度洋的出海口,而打下这里,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就必须动工。
    第四版蒸汽机还没发展出来,但这不成问题,因为他迟早会出来,而“京缅铁路”的修建时间会很长。
    从京城经过河南、湖广、四川、云南、抵达缅甸南部的勃固、仰光地区。
    或者说,在修建抵达阿瓦后,直接向着阿洪姆王国修去,把阿洪姆王国也平定,让大明边境推进到恒河出海口。
    “西军都督府和南军都督府,调兵之后,在西南还有多少兵马?”
    朱由检抬头看向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则是连忙从怀里掏出了一本随身的文册,翻翻找找后才说道:
    “在各都督府内的,合计六十二营兵马,近十九万人。”
    “洪承畴回到昆明了吗?”朱由检再问,而陆文昭这次直接点头道:
    “回到了昆明,交趾驻兵十二营,监督十五府,一百八十二县。”
    交趾行省设立后,朱由校将布政使司置于交州府,整个行省按照永乐年间的规划,一共设下了交州府、北江府、建昌府、清化府等十五府、一百二十个县。
    剩下永乐年间的那三十几个州则是被废除,因为十五个府已经足够管理交趾了。
    经过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