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七十八章 对内反击

第两百七十八章 对内反击(3/4)

这……估计有一千二百余个……”陆文昭没有精确说出来,只是说了一个大致的数目。
    “让工部在这一千二百余个集镇修建可容纳三百人的小学院,明年正旦节以前我要看到全部完工。”
    朱由检的话一说出来,陆文昭立马就了解了对方的意思,于是立马说道:
    “殿下,这一千二百余个集镇学院,等同于四百多个县学院,如果再修建,那需要再支出两万多教习……”
    “我清楚。”朱由检斩钉截铁的回答:
    “我清楚多出这四万多教习,朝廷就会多出五六十万两银子的支出,也知道多出这四万多教习,便会多出八十余万可以免费就读官学的学子。”
    “燕山已经不堪用,必须得推行地方教育了。”
    “从今年招募开始,燕山的招募数额削减,另外还没有修建的其余燕山学府纷纷取消计划,燕山学府保持眼下的十五所就足够了。”
    “明年北直隶率先推行官学教育,顺带筹备山西、陕西、河西、山东、河南、辽东等北方六省的学院建设。”
    “如果我没有记错,明年的学府毕业人数是十六万对吧?”
    “是……”陆文昭低下了头,而朱由检见状则是吩咐道:
    “明岁开始,恩科分数线提高到四百五十分,达到分数线的可以授官,达不到的就分配前往教学。”
    “大明的官员目前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多人,不仅仅内部足够,日后还要进行优胜劣汰。”
    朱由检大概清楚了,之前他基本逢考就授官的制度已经过时,眼下大明的官位紧缺,弄得官员一个个想着争权夺利。
    既然他们没有事情做,就找些事情给他们做。
    他们不是喜欢疲民,弱民吗?那他也可以疲官弱官。
    眼下要做的是改变制度,从原先每年十几万学子中选拔几万官员的制度已经不行,必须得降低比例到一千选一人的程度。
    今年百万胥吏纷纷要被裁撤,四十几万燕山、恩科官员足以运转大明。
    再增加人是锦上添花,而把百万胥吏搞定,然后再制造用人危机来让百官内卷才是他要做的。
    当了官不犯错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时代必须过去,干不出政绩,或者政绩越干越差的人,趁早滚蛋。
    以石见银矿和利未亚金矿的金银输入来说,基础免费教育在大明不成问题。
    每年上千万两银子的输入,对于大明来说也就是勉强缓解白银紧缩的危机罢了,更大的投入,涌向更大的市场才是眼下持续缓解大明白银紧缩危机的运作方法。
    放水得有人放,消费得有人消费。
    还有后续的货币改革也是一样,都需要有一批和朝廷站在一边的人支持。
    皇店可以消费,那么朱由检就只需要创造消费的人就行了。
    十四万毕业的学子里,朱由检只需要三分之一不到的人成为教习,而剩下的人,他需要继续投入官场,矿课司,以及银行。
    “你去传李长庚来一下。”
    朱由检了解了一下今年毕业的燕山学子人数后,便让陆文昭去传董李长庚。
    如果说整个大明有谁最能理解朱由检的理财手段,那么董应举和沉廷扬、毕自严、李长庚四人应该就是最了解的四人。
    只是这四人里,毕自严需要顾及的太多,董应举太老迈,沉廷扬又暂时无法从旧港脱身,那么朱由检唯一能用的便只有李长庚了。
    当然,最重要得还是李长庚私下并不结党,哪怕明面上因为议事,他需要和顾秉谦、毕自严在一起,但私底下他还是很懂得闭门谢客的道理。
    银行的事情,必须得李长庚来做。
    朱由检想到这里,默默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而陆文昭也退下去让人去传李长庚。
    李长庚负责盐课司,事物也比较繁忙,因此朱由检足足等了半个时辰,随后才见到他姗姗来迟的模样。
    虽说李长庚比起董应举和毕自严年轻,但实际上李长庚也五十有七了。
    走到凉亭面前,在他作揖时,朱由检可以清晰看到他额头留下来的热汗。
    “坐吧……”
    朱由检抬手示意李长庚入座,并动手给他沏了一杯茶。
    李长庚来的确实急促,因此以指叩首表示感谢后,便端起茶杯浅浅抿了一口。
    若不是茶水太烫,恐怕他能一口气喝完一杯。
    瞧着他的模样,朱由检没有着急说事,而是与他叙了叙旧,随后才说起银行的事情。
    他将自己对银行的理解全盘说出,当然这其中的理解都是基础的储蓄、贷款、借调行为,并没有提及国债,股票等等东西。
    因此李长庚听了之后抚了抚须,随后才开口道:
    “殿下是想弄出银行来取代火耗?”
    “这是一个想法,还有其他的想法,就是用来发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