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八十五章 杀绅分地

第三百八十五章 杀绅分地(4/5)

热门推荐:
按照六四的租子来分。”
    “六成是……”孙传庭明知故问。
    “六成中有三成是朝廷的,剩下三成里,有两成我们愿意献给府衙来安置其他灾民,剩下一成便是成本,佃户虽然只有四成,但我等可以分地十亩给他们。”
    李贡生说到这里,还不忘自我感动一番:
    “十亩地,即便收成再差,只要勤奋,一年还是能分个六七石稻米的。”
    “一个人种十亩地,种得过来吗?”孙传庭放下了酒杯,而李贡生还不自知的继续说道:
    “卯时起床耕种,酉时回家,六个时辰应该能种完的,况且如果种不完,他们家中还有妻子儿女,帮衬下,肯定可以种完。”
    孙传庭笑了,他自顾自端起酒壶给自己满上,满杯入腹后带着一丝酒气反问:
    “李贡生您的意思是,一户四口人,一年六七石稻米足够了吗?”
    李贡生不自知,笑着继续回应道:
    “女人和孩子吃不了太多,一年六七石虽然勉强果腹,但农闲时女人可以养桑养蚕来织布,一年可以织个两匹布,男主人也可以进城里给人打打短工。”
    “实在不行,闲暇时他们还可以上山打猎,反正朝廷已经免了上山狩猎的杂税。”
    “这样一年下来,他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添置新衣,来年时不时吃上肉味,何乐而不为呢?”
    “成都府百万男丁,有这么多短工给他们打吗?”孙传庭没有继续笑了,僵着脸询问。
    “这就需要孙巡抚运筹帷幄了,朝廷不是以工代赈吗?”李贡生反问,并随之慷慨道:
    “从县里到青城山的路,算起来有六十年没修了,城里的百姓前往青城山焚香多有不便,如果孙巡抚愿意以工代赈来修葺这条路,那我愿意出银五百两。”
    “对对对,我等也愿意!”
    “我王氏愿意出二百两。”
    “我张氏可以出三百两。”
    “我何氏家产不如各位,也愿意出一百两。”
    “我……”
    一时间,桌上的士绅们纷纷“慷慨解囊”。
    然而,大灾之年,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又有几个人愿意去焚香?
    说是为了百姓,实际上这条路是为了他们士绅修的。
    朝廷出银子,百姓出力气,两者修建的路,不是为了朝廷和百姓,反而是为了士绅……
    这一桌子的士绅豪强,为了贿赂孙传庭可以拿出八九万两银子,后续又拿出数万石米麦,但到了以工代赈,解决民生的问题上,他们却一个个的变得抠搜起来。
    更别提,这条路还是为他们修建的。
    如果不是为了他们修建,而是单纯修给百姓,恐怕他们连这几百两银子都舍不得出。
    孙传庭没有回话,而是端起酒杯一口饮尽。
    这个时候,前去传菜的周幕僚也带着几十个端着饭菜的小厮返回。
    只是他们端来的饭菜寒酸无比,每桌五六人,却只有简单的三菜一汤。
    菜是简单的炒白菜、炒瓜,还有一个炒鸡蛋,汤是野菜汤。
    就这样的三菜一汤一上桌,所有人的表情都僵住了。
    “大灾之年,这一荤两素一汤,便是府衙能拿出的最好宴席了,请诸位见谅。”
    周幕僚开口表示“歉意”,但谁又看不出来他的举动是在讥讽。
    面对讥讽,李贡生他们也不再伪装了,他将手里的酒杯重重叩在桌上,带着几分怒气反讽:
    “衙门要是没了钱粮,可以和我们商量,我等家中虽然贫苦,但接济接济府衙还是没有问题的。”
    话里有话,李贡生这话里,明显是把四川的官员当做了自家奴仆,一副施舍的语气。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孙传庭背后有齐王和皇帝撑腰,他们根本就不会对孙传庭那么客气。
    什么西军四川总督?什么十七省巡抚?什么四川布政使?
    说白了、也不还是得仰仗他们士绅才能收到赋税?
    要撕破脸皮,那就秋税田赋就别收了。
    “今年大旱,收成不好,希望府衙能宽限我等一些时日。”
    李贡生没有再反讽了,而是整理了一下衣冠:
    “朝廷那边,我等还是有一些人的,届时他们会集体上疏,不会让孙巡抚为难。”
    如果是前面那句话是让孙传庭认清地位,赋税推后是让孙传庭认清需求,那么李贡生眼下这句话就是告诉孙传庭“他们背后也是有人的”。
    他们并不是缺了孙传庭就不行,而是觉得直接找你孙传庭最方便罢了。
    你如果办不了事情,那大家也就没有好谈的了。
    气氛一时凝固,孙传庭忍着一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紧接着平淡开口:
    “赋税不能推后,军屯田要如数还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