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2/4)

次恩科,二十余万人才加,两万四千多人入选,但江南入选学子不过千余人,这已经足够降低了。
    不过、这是一时的,江南的士绅在天启五年、天启六年才开始发力,成果得等到天启十年乃至十一年才能显露出来。
    他们发力了,那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压制江南,让各省占据都差不多,这是国策。
    不然,凭借江南的人口,经济,再加上他们在朝堂上的官员占比,这大明到底是谁的天下?
    成德懂得朱由检的心思,他也在努力的去做。
    他虽然忠直,但不代表他没有欲望。
    他的欲望,就是登临高位,执掌内阁,最后青史留名。
    好名的人,朱由检见的太多,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
    瞧着成德的模样,他沏了沏茶,但这次没有喝下去,而是把茶放在了桌上。
    “内阁和六部议事,在派人前往四川的事情上把你划去,这件事情你知道吧?”
    朱由检没有打哑谜,因为他清楚,以眼下成德的体量,这种消息他肯定已经知道了。
    既然知道,还不哭不闹,也不争吵,他想知道成德在想什么。
    “下官在事情拍案后就知道了,顾阁老他们的意思是,下官资历浅,不能担此大任……”
    成德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语气语态都让人十分舒服。
    “那你觉得呢?”朱由检一手扶在扶手上,一手放在了桌上,手指轻轻在桌案敲打。
    “下官是天启六年的恩科进士,入朝为官不过四载,比起诸位阁臣和尚书,确实资历浅薄……”
    成德的话表面是在谦虚,但话里又何尝没有不满之意?
    他话中只有阁臣和尚书,也就是在他看来、内阁的阁臣和六部的尚书,也不过是一群倚老卖老,卖弄资历的旧官罢了。
    屋檐滴水是一瓦接一瓦,人才更迭是一代接一代。
    新官不算旧官的帐,资历再老的臣子,将来也是需要交职的。
    他暂且忍两年,等他熬了资历,当上尚书,入了内阁,到时候才是卖弄本事的时候。
    成德的话,基本和大部分燕山官员一样。
    他们自视甚高,以为自己受到了新式的教育,就和旧式的官僚不一样了,也能更好地治理天下。
    这种想法,倒是颇有一种普通现代人以为自己来到古代就能大展宏图,虎踞一方的自信。
    不过理想化很好,但现实和理想往往截然相反。
    在朱由检看来,成德想要入阁,登临高位,执掌权柄,那还得看看他的能力够不够硬,能不能和洪承畴他们交手。
    尽管历史上他和金铉能力一般,但这个世界,他们却阴差阳错的入了燕山,练了一身本领。
    可即便如此,朱由检也不看好他们。
    且不提洪承畴、孙传庭,单单杨文岳和吴阿衡,卢象升这群人,成德就不一定能对付。
    不过……
    “官学司的事情,你好好办,多积累积累门生……”
    朱由检没有打击成德的自信,而是好言指点了起来。
    成德闻言当即眼前一亮,连忙作揖回礼:“谢殿下指点……”
    成德想到了张居正,因为当年张居正就是在国子监担任了几年教谕,培养了不少门生,然后才有资本入阁,和徐阶、高拱打擂台的。
    “下去吧……”
    朱由检拿起朱笔,头也不抬的摆了摆手,而成德见状,在唱礼后便怀揣高兴的心情退出了宫殿。
    他虽然没有在表面露出任何高兴的表情,但那心情和气氛,朱由检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
    成德离去,王承恩在门口看着他离去,末了他便走进殿内,对朱由检作揖:
    “殿下……”
    “你看他离去的时候高兴吗?”朱由检头也不抬的询问。
    “奴婢看……成侍郎十分高兴。”王承恩有问必答,而朱由检却也笑道:
    “让他高兴的办办事,对他态度上点心。”
    “奴婢领命……”王承恩点头颔首,心想下次见到成德,得让府上的人对他热切些,礼遇些。
    只是不等他想法落下,门口的锦衣卫却走进殿内,作揖道:
    “殿下,金融司李侍郎求见……”
    “传他进来!”听到是李长庚来了,朱由检便知道他应该是为了银行的事情前来。
    禀报的锦衣卫退下,一盏茶后李长庚便抱着厚厚的文册进了承运殿。
    礼仪性的山呼千岁后,李长庚才开口说道:
    “殿下,银行的事情,还有铸币局的事情已经梳理清楚了,眼下只需要殿下您下旨便可。”
    “说说看吧。”对于李长庚这种办实事的人,朱由检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说话,直白点把事情处理好比什么都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