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银行试点序幕

第三百九十四章 银行试点序幕(4/4)

尔马。
    花费几十年的时间,用广袤的南州来培养上千万挽马不成问题。
    当然,如果大明能进一步的弄出拖拉机,那也就没有必要培养夏尔马了。
    只是科技这东西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需要时间和灵感,这个灵感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个月,几年。
    总之在它被发明出来前,大明不能停下大型挽马的培育工作。
    “好好养吧……”朱由检没有过多点评,而是转身便离开。
    朱慈燃和李定国见朱由检动身,立马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而王承恩则是看着这两位,忍不住摇头。
    就他来看,李定国还好,但朱慈燃确实没个正行。
    他也听说自家殿下向皇帝上疏,让三个皇子去官学读书的事情了。
    不过从腊月到眼下,一个半月的时间皇帝都没做下决定,而报名日子也截止。
    就这么看来、三个皇子显然是不可能去就读官学了。
    王承恩虽然也认为皇子就读官学有失体统,但他一直觉得自家殿下的话没错过。
    不让皇子就读官学,或许日后的朱由校会后悔。
    “承恩,眼下御马监有多少雇工了?”
    朱由检走在前面,忽的开口询问,而王承恩闻言则是立马回答道:
    “饲料场七十二万,皇店三十三万,官场三十二万,造船厂稳定三十九万,合计是一百七十六万余人。”
    “朝廷呢?”朱由检没有停下脚步,向着马场门口走去,并一直询问。
    “朝廷……”王承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想了一下,随后才道:
    “市舶司三万多人,巡检司三十七万人,兵马司三十五万人,衙役六十二万人……”
    “盐酒、茶矿四司一共二十七万人,官学司六万人,金融司十二万人,尽数合计的话,是三百五十五万人。”
    “三百五十五……”朱由检呢喃着,同时也走到了马场门口。
    门口的骁骑卫和锦衣卫早已准备好,朱由检几人上车前脱下鞋子,等上了那一丈长宽的马车,坐回主位,朱由检才开口道:
    “算上五军都督府和百官,还有各地以工代赈的雇工,差不多就是七百万了对吧?”
    “回殿下,是这样的……”王承恩坐在自己的位置,作揖回应。
    朱慈燃和李定国两人靠在旁边左首位置的窗户上,窃窃私语,似乎在聊夏尔马和大白猪的事情。
    比较这两个没有烦恼的小儿,朱由检则是舒心了起来。
    大明眼下纸面户籍是一亿四千万,其中有两千五百万是瀛洲、交趾、旧港的当地土人。
    便是算上他们,直接受雇于朝廷的人,也占据了大明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这二十分之一的人口,身后是一户户的家庭,因此实际算起来,朝廷是掌握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似乎这么看来,清查天下户籍田亩,已经没有太大的阻力了。
    只是真的要清查时,恐怕许多阻力都会冒出来。
    张居正花费十年,后世花费了十三年,而朱由检想查,就必须做好完全的准备再清查。
    小西洋的事情必须安定,把军队撤回来,东北也得解决,同样的西南东吁缅甸也是一样,还有高原之上的乌斯藏。
    把四方平定,将九成以上的军队撤回来,用近八十万军队,上百万的兵马司、巡检司,以及五十余万官员来雷霆清查。
    两百多万人出手来清查一亿四千万人的大群体,每个省布置近十万人。
    朱由检不相信在这样的力度下,士绅还能和他玩什么花招。
    他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燕山官员的贪腐问题,得在三年时间里把燕山之中的贪官污吏尽可能的清理,然后人口耕地普查。
    金融司的银行虽然不能一口气推广,但先从北直隶、从北方开始也不是不行。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道:
    “去军备院吧,顺带派人告诉李长庚,金融司在官学开学后就启动,暂时先在北直隶试点施行。”
    “奴婢领命……”
    王承恩乖乖应下,而同样在马车里的朱慈燃听到军备院后顿时眼前一亮,那古灵精怪的眼神,似乎在想着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