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六章 从善如流

第三百九十六章 从善如流(3/5)

   “怪不得……”听到这话,朱由检无奈看向朱慈燃。
    这小子还没发现他,整个人沉浸在组装蒸汽机的氛围中。
    朱由检都走到了他身后,他还在摆弄手里的零件。
    “先生,这蒸汽机这么小,它的马力能催动拖拉机吗?”
    “这……”王徵看向朱由检,欲言又止,而朱由检则是轻抬下巴,示意让他说。
    “马力不足是自然的,这个只是模型机,实际的农用蒸汽拖拉机,大概有五尺高,四尺宽,七尺长,重两千斤……”
    “不过这种拖拉机是用车拉到田地里,然后安放在田头,用钢丝绳远远地牵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铧。”
    王徵见朱由检示意,便只能和朱慈燃说了起来,而朱慈燃一听,顿时惊讶道:
    “这么笨重?那人要怎么运过去?再说它能犁多少亩地,废多少炭水?”
    “会在它下面安装轮子,然后用马拉拽过去,一日犁地二十亩左右,烧炭一千斤,废三百斤水,需要三个人操作。”
    王徵很有耐心的解释,而朱慈燃听后则是高兴道:
    “那如果有这种……”他掐了掐手指头,接着继续高兴:“有四千多万台,大明的地就可以种完了对吧。”
    “是倒是这样,但……”王徵面露难色,而朱由检则是趁机说道:
    “燃儿,不能空想,你想想一千斤煤需要多少银子,百姓一亩地收入又有多少银子,一台机器又需要多少银子,百姓能不能买得起。”
    “齐王叔?!”朱慈燃被吓了一跳,但见自己没挨骂,连忙想了想。
    虽然他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一亩地正常来说,交税之后只有九百文的收入,而二十亩地便是十八两银子。
    一千斤煤大概是一两银子,百姓还能到手十七两银子。
    “齐王叔,百姓去了炭水钱还能赚十七两银子!”朱慈燃自以为高兴的炫耀,而朱由检却转头看向王徵:
    “这样一台机器造价几何?”
    “这……造价一百五十六两……”王徵如实说出了机器的造价,而朱由检则是看向了朱慈燃:
    “一台机器造价如何,加上运费最少得卖一百六十两银子。”
    “我朝如北直隶,每户田地不过十五亩到二十五亩之间,哪怕一户五口人,十五亩耕地,一年也不过岁入十三两五钱银子。”
    “也就是说,一户百姓需要不吃不喝近十二年,才能买下这样的一台机器。”
    “啊……”朱慈燃听了咋舌,而这个时候门外传来的脚步声。
    李定国一路小跑进院,身后跟着锦衣卫,原来是锦衣卫去传来了李定国。
    “李定国!”
    见到李定国来了,朱慈燃连忙跑了过去,和他说起了朱由检的问题。
    李定国毕竟在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他比朱慈燃懂得更多,底气十足的对朱由检道:
    “殿下,一户百姓买不起,但一村百姓买得起啊!”
    “春耕翻地一般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台机器可以翻二十亩,半个月就可以翻四百亩。”
    “一户百姓十五亩田地,二十六七户人家就有四百亩田。”
    “二十六七户人家凑一凑银子,肯定能买得起,每村可以买三四台。”
    “嗯嗯!”朱慈燃连忙点头,骄傲的模样,不知道的以为刚才的话是由他说出来的。
    “你们啊……”朱由检瞧着他们的样子,有些忍不住笑道:
    “会思考就行,诚然如你们所说,一户买不起,但一村可以买。”
    “不过想要团结一村的百姓可不容易,所以朝廷要做的便是帮村民买机器。”
    “帮买?!”李定国略微惊讶,毕竟他听到了这机器的价格。
    大明八九万个自然村,上万集镇,一千九百多县,便是如朱慈燃所说的,八亿七千万亩耕地,最少需要四千多万台机器。
    这四千多万台机器,朝廷得支出近七十亿两银子……
    这么多银子,李定国想都不敢想,而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徵和所有翰林博士都纷纷咋舌。
    别说四千多万台,便是四十万台都能把大明的国库掏空。
    “帮买,但不是全买。”朱由检看着众人表情,无奈叹气道:
    “大明八九万个村子,朝廷满足不了每个村子五六台,但放置两三台还是可以的。”
    “别以为都得满足才是对百姓好,哪怕只有两三台,也能缓解百姓的很大压力。”
    “况且机器的价格是可以通过科研降下来的。”朱由检话里这么说,但他之所以要给百姓配备机械,并不是简单为了减轻百姓负担。
    说白了,他是要让工业的力量给天下人都看到,让天下人都放弃工业是“奇淫巧技”的这种落后想法。
    另外这二十几万台机械下发后,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