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南亚困局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南亚困局(3/4)

    一年的时间,明军从南亚半岛南部顺推向北,横扫各大土邦和苏丹国,兵锋最盛的时候便是去年腊月。
    天启九年腊月二十三,他们最北推进到了印度半岛中部的讷尔默达河,再往北便是温迪亚山脉,而翻越温迪亚山脉后,便是一望无垠的恒河平原。
    尽管明军走的是“闪击战”路线,使用骑兵和大量马步兵轻装突袭来拿下各国的主要城邦。
    哪怕这种战术下,许多小城邦还未被明军拿下,但总体来说,在讷尔默达河以南,明军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然而不等明军对其他小城邦进行剿灭,南部坦焦尔、迈索尔等地爆发叛乱。
    这种情况下,卢象升带领南部的三万明军开始围剿各地叛军,而各大苏丹国的城邦也借机袭扰明军的辎重车队。
    得到消息的黄龙在留下十营步卒,三营骑兵,一营炮兵,以及六百门燕山五斤炮,合计四万五千人驻守讷尔默达河后,便亲自指挥七营兵马南下平叛,顺带打通连接滨海城池的补给线。
    尽管辎重线被断,但黄龙并不恐慌,因为北方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足够吃上大半年。
    他关心的是从旧港运来的火药,毕竟没有火药,明军很难守住讷尔默达河防线。
    结果就在这种节骨眼上,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贾汗下令出兵。
    由两万火枪兵,三万轻步兵,三万骑兵,五千象兵,五千炮兵所组成的九万兵马,分七个军团,就七个方向对明军的讷尔默达河防线发动袭击。
    由于讷尔默达河本身处于河谷,而莫卧儿军队又是从温迪亚山脉阵地居高临下发动袭击,加上明军火药不足,因此在固守两个月后,总兵戚元辅无奈下达了撤退的军令。
    明军这一退便是三百多里,全军撤回戈达瓦里河南岸。
    戈达瓦里河是印度中南部地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西高止山脉东麓,河流向东南方向流经德干高原,最后分成几支注入孟加拉湾,河流全长近二千五百里。
    由于戈达瓦里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加上春雨降临,水量充沛,明军成功依托河网阻击了莫卧儿的九万军队。
    然而火药不足是事实,除非关键时刻,明军无法使用火炮反击莫卧儿军队,而莫卧儿仗着靠近本土,将火药源源不断的运抵前线,每日炮击明军防线。
    李自成刚才的怒骂,也是因为被炮击了大半个月后的无奈抱怨。
    两个半月的交锋,明莫两军各有伤亡,明军在防守撤退的路上战死四千余人,莫卧儿则是在河网遭遇明军阻击而战死五千余人。
    这看似明军占据上风,然而负责防守的明军兵力只剩下了四万。
    倒是沙贾汗在摘取了明军遗留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再度增兵三万五千人,前线的莫卧儿军队达到了整整十二万。
    四万人防守十二万,加上春雨结束,夏季到来……
    这样的局面不止是李自成难受,所有明军将领心里都是难受的。
    “近来军中多有水土不服的将士,非战斗减员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人,如果黄都督和卢监察使再不能清剿叛军,恐怕我们……”
    朱聿键皱着眉开口,而他的询问对象自然便是被派来协助黄龙的戚元辅。
    只是面对这种局面,戚元辅也十分无奈。
    后方是十几万打游击的叛乱军,以及两三千万企图造反的南亚土人,而明军除了不足十四万的海陆兵马外,便只有不足二十五万的迁移百姓。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因为在半个月前,第一批就藩的藩王在南军都督府十营三万陆军的保护下登陆锡兰府。
    本来他们的目的是直接登陆坦焦尔,结果眼下坦焦尔等地叛军动乱,卢象升和黄龙一南一北的平叛,诸藩自然不会登陆。
    他们带着迁移而来的六万多百姓,以及三万多拱卫营士兵在锡兰府暂时安定了下来。
    得知来了援兵,卢象升使用自己监察使的身份,将十营兵马调走七营,自己指挥五万余人由南向北的推进平叛。
    黄龙则是由北向南,由外而内的收复沿海城邦和内陆城池。
    按照这时间,最多两个月就能将沿海城邦收复,然后围剿内地的叛军。
    “黄都督和卢监察使最多两个月就能把沿海收复,你们不用担心。”
    戚元辅出言安慰了一下这群新生代的将领,同时也对他们的心气感到失望。
    对于他这种从万历年间走来的将领来说,暂时的战争压制并不算什么,明军虽然眼下被动挨打,但这是多方面意外因素导致的。
    只要南方平叛结束,后续的另外十营援兵也登陆南亚,那明军立马就能组织起十二万的陆军,以及两千多门火炮的大优势来进行反击。
    眼下的失利并不代表什么,士气更不能跌落。
    “不过也好……”扫视着李自成等诸多将领,戚元辅在心底感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