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

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3/4)

朱由校自然愿意乘坐火车。
    他坐过军备院第三版蒸汽机的蒸汽火车,尽管有些吵,但确实能走很远。
    如果有火车,他完全可以在头一天的宵禁前坐火车前往燕山的大定宫休息,第二天早上返回了上早朝。
    眼下火车的时速是五十里,但这是满载货物的状态下,一旦只保留一个乘客车厢,那火车的时速能达到一百二十里,六个时辰便可以来回七百二十里。
    像眼下朱由校这种,一个月就一次常朝的情况下,他更是可以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游玩。
    一个月的时间,哪怕火车满载十节车厢,拉着朱由校和二百皇城三卫的士卒,也能以时速五十里的速度,满打满算的跑够整整一万八千里。
    这距离,都够把整个北方一京三府六省给跑完了。
    朱由校很想这么干,因此他一直在关注铁路的建设,但铁路的建设太慢了,因此最少七年内,他还是得呆在顺天府周边这一亩三分地,也就只能期盼水泥府道了。
    他的问题问出来,朱由检不假思索的便回答道:
    “北直隶岁产五百余万石,北方岁产一千二百余万石,天下岁产近三千五百万石。”
    “北直隶可修一千五百里,北方可修三千七百里,国朝可修一万余九百里,但是!”
    朱由检看向了朱由校,特意强调了一个但是,随后他将桌上处理好的那本奏疏放到了旁边,低头继续处理奏疏,接着说道:
    “国朝还有水利、堤坝以及各种建设,水泥只能将三分之二用在府道建设上,也就是大约七千二百里。”
    朱由检说着,心里是很满意这个局面的,尽管按照这个速度,大明想要赶上朱由检穿越前的后世公路里程,一共还需要一千二百多年,但科技可以慢慢增产。
    “第四版蒸汽机作用后,可以增产水泥吗?”
    朱由校并不笨,他想到了被自家弟弟和军备院吹的神乎其神的第四版蒸汽机,而联想到了水泥增产和第三版蒸汽机与人力有关,因此特意询问。
    他想要的答桉,朱由检实际上早就摸清了,因此很坦然道:
    “大概可以增产三倍左右,但整个的产业布局需要大概三年,也就是这个产量需要三年后才能达到。”
    朱由检说着,又很快处理了一份奏疏,而朱由校虽然听不懂“产业布局”是什么,但时限他还是能听懂的。
    “也就是三年后,北直隶一省的水泥,就足够修近五千里了?那不错啊……哈哈……”
    朱由校乐呵了起来,而朱由检闻言则是摇了摇头,嘴上没说什么。
    他很清楚为什么大明的水泥产量会大爆发,说白了都需要归根结底到一个地方……瀛洲。
    截止天启十年四月,瀛洲一共布置七百二十个水泥场,雇佣瀛洲百姓五十万人。
    除此之外,杨文岳按照朱由检的指令,雇佣十万百姓前往辽东水泥场,又雇佣十万人前往朝鲜的釜山地区建造水泥场。
    这前前后后雇佣了七十万人,接近眼下瀛洲二十分之一的人口。
    他们会在水泥场工作数年,这种粉尘环境下,尘肺病是难以避免的,但为了赚钱他们还是选择工作。
    大明给他们的工钱是按照瀛洲十文,朝鲜十五文,大明二十文的工价,基本能养活一家三口。
    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年支出,换来的便是瀛洲水泥产量的节节攀升。
    按照杨文岳的估计,今年仅日本的水泥产量就会达到大明的三分之一。
    也正是因为瀛洲的异军突起,在旧港工人数量自然消减的局面下,大明不仅稳住了水泥产量,还实现了节节高升。
    “就是不知道,这七十万人又能撑多久……”
    朱由检机械式的处理好一份份奏疏,心里呢喃一句的同时,又想起了瀛洲那边的事情。
    总的来说,杨文岳已经将瀛洲上绝大多数躲藏的幕府武士抓捕,在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波及下,有二百余万人被充为囚犯,劳改十年。
    他们的劳改对象便是北州府,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地区和北方四岛。
    后世的北海道地区有一千七百多万亩耕地,而眼下的北岛府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万亩。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杨文岳会“合理”运用他们的劳改期限,将北岛府的农业,尽量开发到后世的水平。
    当然,还有北方四岛,以及……
    “勘察加……”朱由检想到了自己六日前回复杨文岳的那份手书。
    手书里,朱由检让杨文岳开垦北岛府的同时,北上开发勘察加地区。
    勘察加半岛将是日后蒸汽船只前往美洲的重要补给地,但是当地寒冷,只有少量地区可以耕种,而耕种的作物也很有限。
    大明没有黑麦,但好在据朱由检所知,这块地方是可以种土豆的。
    因此,他交代了杨文岳,可以组织数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