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3/4)

了。
    走进院里,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技工们开始换班。
    在这里,他们是四班倒,每个班上三个时辰,一共有四千多名工人。
    三个时辰里,还有两刻钟属于吃饭休息的时间,换算过来,基本上工作五个半小时,年俸三十六两银子。
    工作轻松,俸禄又高,饭食又吃的不错,这才是他们愿意待在这里的原因。
    听着换班的吵闹声,李长庚遣散了府内的两名随从,然后坐在桌桉后,开始处理起了银行的事情。
    总的来说,钱庄在大明虽说有不小的影响力,但面对朝廷这个暴力机器,再强大的地方性民间力量也得屈服。
    李长庚提出收购钱庄的计划进展很快,市面上的钱庄,基本已经有六成被其收购。
    当然,收购归收购,但钱庄大部分只存在于县城之中,县城外的集镇却没有根基,因为容易被劫掠。
    不过,朝廷要建立钱庄,根本不担心劫掠的问题,因此李长庚和工部早就在年初商定好了,关于大明这一万多个集镇的银行问题。
    首先不管是县城还是集镇,银行得显眼,防护性要强,因此钢筋水泥的强性建筑就成为了李长庚的首选目标。
    一尺厚的水泥墙,只要内部的伙计放下千斤闸,那即便是贼寇带着火炮而来,也只能望墙而叹。
    不过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泥和钢筋的配给。
    好在相比道路的建设,只有两层,占地不过半亩的银行在水泥消耗这一块并不算多。
    钢筋虽然无法分配,但熟铁和水泥还是能满足的。
    县城与集镇,两万余处银行分三年建设,每年建设大概占用水泥总产量的建设十分之一。
    看着很多,但第四版蒸汽机一旦作用各行各业,水泥的产量也会随之上升,因此朱由检没有抠门。
    相比较府道,他更在意大明的金融体系。
    只有完善这个体系,才能让贪官的贪污行为,变得比较“透明化”,也能解决大明的经济滞涨问题。
    当然,这些东西,李长庚并不了解,他在意的是朱由检给他的信任,以及他要完成这件事情的信念。
    所以当水泥、熟铁批下来后,他首先便按照朱由检与他规划好的方针来实施。
    第一年北直隶试点,第二年北方试点,第三年南方试点。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过程之中的许多细节还需要完善,因此李长庚提笔在空白的奏疏上一字一句写了下来……
    “今岁若器械不断输入,则积钱币百亿,百亿钱币可惠直隶,而直隶先通,又传与北地,此间岁许,则又积钱币百亿许,进而推入北方诸省,传而……”
    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承恩的诵读中,朱由检听完了李长庚所写的银行推广和币制内容。
    “行了……”
    朱由检开口,而王承恩停下。
    尚在大定宫的朱由检从靠椅上起身,在铺满金砖的殿上走了走,片刻后才道:
    “百亿钱币虽多,但这也是仗着朝廷积累了不少铜锭和银子才达到的速度。”
    “虽说可以用御马监的银、铜来铸币,但市面上尽是劣币,若是新币发行而无法形成体量,很容易会让一些地方恶徒趁币制混乱而为非作歹。”
    朱由检口中的为非作歹,实际上就是担心地方的假币贩子会将新币熔炼后铸成铜钱。
    新币很难造假,但它的含银、含铜量却很高,比一般的铜钱要高。
    银子或许没有什么造价,也不会有人熔炼,但铜币一定会有人动歪心思。
    三枚天启铜币,就足够弄出四枚万历通宝,这利润足够假币贩子疯狂了。
    之前是朱由检低估了假币贩子的制造规模,他后续让锦衣卫查了查,这才发现大明民间依旧充斥着大量假币贩子在不断制造劣币。
    因此,朱由检得先把这群人解决一大半,同时用御马监将市场上的铜钱回收。
    等回收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后,各地便开始大量释放银币,继续回收。
    等市面上的铜币回收的七七八八之后,朱由检就可以放出铜币,同时放出消息,只承认天启通宝为大明法定货币,加大回收力度。
    不过想要回收市面大量铜钱,这十分考验国库。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从春秋战国到如今,数以千亿,乃至万亿的铜钱被铸造出来,仅北宋就铸造了两千五百余亿枚,更别提其他的了。
    有时候朱由检都很庆幸,幸亏古人有死了带着大堆铜钱殉葬的行为,不然他要面对的铜钱数量,恐怕能掏空十个大明的家底。
    地下埋的,朱由检不准备动,他只要把市面上的铜币回收就行,数千亿虽然多,但折色后也就是数亿两银子罢了。
    只要金属货币推行成功,大明就可以进而推行出纸币来取代铜币,随后渐渐取代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