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义释兵权

第四百七十五章 义释兵权(2/4)

姓和官员开放,目前只支持兑换赏银,也不支持储蓄。
    “三百五十七两……”
    泰宁府泰宁县外的军营门口,望着手中的那张铁制印压银票,背负行李的朱辅炬很好奇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朝廷是怎么把这么薄薄一张铁纸上印压出这么精美的画的?”
    朱辅炬看着手中这重量不到二两,刻画着精美图桉,上书写着三百五十七两白银,不足巴掌大小的银票,心里很是好奇。
    只是他翻来覆去也搞不懂,最后只能把这银票藏在了身上比较容易隐藏的地方,然后静静等待着军需司马安排他们这群调迁兵马回家。
    和朱辅炬一样背负行李的人一共有两千多人,他们坐在泰宁府军营门口的草地上等待着。
    有的人喜滋滋的看着手里价值几百两银子的银票,有的人则是笑呵呵的拿着手里的调迁文书,还有的人则是和战后幸存的同乡谈笑风生,似乎此刻的草地上,所有在战场上的残暴都消失了,他们重新变回了“正常人”。
    “哔哔——”
    当哨声响起,两千多人几乎本能的起身,包括了朱辅炬。
    他们明明不是一个卫的人,却开始杂乱的列队,而在他们列队的时候,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却被人驱赶了出来。
    当他们这两千多人列队成功后,他们的面前已经停满了一百多辆马车,并且军营里还在不断地驶出一些马车。
    车队数量慢慢变多,最后连马车都没有了,只有骡车和驴车。
    整整两千多辆车摆在了众人面前,而人群中的朱辅炬看着马车上那一箱箱密封起来的木质小箱子,也知道了这里面是什么。
    “这是你们战死同袍的骨灰,按照家乡远近,给您们分配休假前的最后任务。”
    “此次全军休假四个月,每人分得一辆骨灰车,带你们的同袍回家。”
    “他们的家乡地址都已经写在了木箱的封条上,你们要做的就是不能拆开封条和木箱,把东西送归战友家乡。”
    “现在念道名字的上来!”
    站在两千余士卒面前的曹勐喊着自己的话,除了前排的士兵,其他人并不能听到,不过其他指挥使和千户官将会在之后继续对他们交代。
    因此,在说完自己该说的话后,曹勐就坐在了一旁的马札上,而他身后的几十名指挥使和千户官开始按照家乡远近从人群中挑人。
    他们的动作和步骤很熟练,显然之前几批休假的士兵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
    “汉中府汉阴县,张德义!王韬!刘举!”
    “有!”
    “出来,领走你的马车和你同乡的骨灰,把它们都安全送到家里。”
    “是!”
    “朔方府五原县,宋兴隆!贺江!黄岐!”
    “有……”
    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响起,朱辅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都被按照家乡排在了一起。
    今日这两千多人都是陕西出身的士卒,他们也将带着自己同乡的骨灰,乘坐军队提供的马车回家。
    这种马车一般是需要归还军队的,不过归还日期往往是在回营后。
    四个月的时间,在拥有马车的情况下,基本上朱辅炬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赶回西安府。
    “西安府鹿台县,朱辅炬!”
    “有!”
    当自己的家乡籍贯被念道,朱辅炬本能的进行回应,而当他走出来时,却发现迎接自己的是两辆马车。
    他走上前,也看了看四周,瞧着其它县都是三五成群的人回家,而自己只有一个人时,他不免紧张道:
    “千户,怎么就我一个?”
    “其它兄弟倒霉,鹿台县本来有九人入伍,但除了你之外,其余八人都战死在北山堡了。”那千户平静的回答朱辅炬,并对朱辅炬交代道:
    “这是那八人的木箱,里面有他们生前的遗书和骨灰,还放置着他们的银票。”
    “这银票需要他们的家人用入伍铁牌需兑换才行,包括你们也得回家拿了入伍铁牌才能去西安府治长安县银行兑换赏银。”
    “骨灰盒不能打开,封条一旦被破坏,就必须通知锦衣卫监察司,由监察司核实不是人为破坏后,你才能回家。”
    “所以在回去的路上保护好着骨灰盒,最好用这盖板压好后就不要再打开。”
    说着,千户用一块盖板从马车后方插了进去,木板严丝合缝的将马车挡住,朱辅炬只需要坐在这块木板上就行。
    “你带着这八人的木箱跟着大队返回陕西,然后自己前往鹿台县各乡把他们还给他们家里人吧。”
    “出发的豆料和草束去旁边领取,路上的马料就去驿站和火车站补充。”
    当所有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完,千户也不再看朱辅炬,而是高声念起了下一个人的名字。
    朱辅炬闻言,上前把另一辆放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