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堡宗别闹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太子亲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太子亲征(1/2)

    随着朱祁镇在建文余孽的支持下宣布靖难,当地文武官员半成以上投归堡宗,有建立小朝廷的趋势,北京奉天殿上的撕扯也终于落下帷幕。
    因为朱祁玉发现追查福建的海外走私已经没有意义了。
    福建建文余孽的叛乱越演越烈。
    不能再等。
    因为福建的伪政权小朝廷一旦建立起来,建文余孽和堡宗拥趸就全数汇聚到了福州府,达成了自己和儿子商讨出来的既定目标,可以出兵一网打尽。
    于是朱祁玉在朝堂表态,福建那边的事情,只需拿回宝船即可,至于是否开海,再议。
    文官集团有点懵。
    建文余孽都是一群猪么,拥护一个假的堡宗来建立小朝廷?
    滑天下之大稽啊。
    但福建那边被重新洗牌,海外走私的事情再怎么查,京畿这边的官老爷们受影响不大,一听陛下让步,只要宝船了,开海以后再议,那就留着以后再争执吧。
    先出兵平乱。
    这个时候,兵权的归属已经不重要了。
    有乱平乱。
    在这一点上,皇权和文官集团高度一致。
    让谁挂帅成了朝堂焦点。
    兵部尚书刘珝有于谦的前车之鉴,打死不举荐勋贵武将去挂帅,一旦朱祁玉问起,就把责任往另外一位兵部尚书杭敏身上推。
    杭敏聪明了一回,没接招。
    搞我?
    这可是建文余孽闹事,不是民间小打小闹的叛乱,万一举荐的人出师不利,然后问责下来,老子的兵部尚书不保。
    唐兴和杭昱倒是主动请战,朱祁玉没允,唐贵妃快要生了,如果生个儿子,保不准唐兴和杭昱就会有其他想法。
    所以这时候别用外戚了。
    怕误事。
    见七卿不敢轻易举荐人,朱祁玉只好提名于谦,结果满堂文武都反对,武将勋贵是怕于谦这个文臣又变成那个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的大明长城,文官集团因为于谦巡抚福建的事情没和他们站一条线,开始排斥于谦。
    朱祁玉力排众议,坚持用于谦。
    保家卫国这方面,你可以永远相信大明的于少保。
    百官无奈。
    但他们有的是办法,很快,武将勋贵集团举荐了一个人任职副总兵官:成国公朱仪。
    朱仪可以为勋贵武将争取利益。
    文官集团则举荐了一位督军,户部右侍郎陆瑜,陆瑜是浙江人氏,大唐名相陆贽的后人,正儿八经的江南士族出身。
    他为督军,可以给文官集团代言。
    这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交换,朱祁玉也没说什么,朱仪和陆瑜两人能把于谦架空么。
    不可能嘛。
    于谦在军中的威望,就是他这个天子都比不上。
    何况朱仪陆瑜。
    一个沙场雏儿,一个酸儒书生,于谦分分钟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东宫,文华殿。
    朱见济坐在书桌上,桌子上摊着大明全境堪舆图,旁边站着风尘仆仆的抚宁侯朱永,朱永刚才北方赶回来,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被太子殿下召进东宫。
    旁边,张鹏老神在在的喝茶。
    王越闭目沉思。
    按说,既然是于谦挂帅,没必要担心,可太子殿下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说要去江西,坐镇江西一路军马,为于少保分担一线重任。
    疯了。
    十岁的太子殿下挂帅一路兵马,说出去,别人会嘲笑我大明无人!
    还有更疯的事情。
    陛下竟然同意了!
    真不知道陛下是傻还是胆大,你就这么一个好大儿啊,太子殿下出现在江西,你猜建文余孽会不会全力进攻,一旦太子薨天或者被俘虏,建文余孽就有扭转整个天下局势的可能。
    王越和张鹏立即联袂去东暖阁劝谏。
    对这两位摆明了身份的太子党,朱祁玉态度很好,耐心的解释,说太宗陛下当年也以幼弱之躯征战草原,吾儿有太宗之风姿,十岁平乱很过分么?
    这是明君之姿,朕当然要支持吾儿。
    王越和张鹏何等聪慧,他们嗅出了阴谋的味道!
    但又暗暗腹诽,太子殿下可不像太宗,太宗行事果决有大气魄,太子殿下虽然也表现卓越,又有太祖掌御朝堂的阴狠,更有继承自景泰帝的仁厚。
    否则按照常理来说,朱见深也该死了,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让朱见深活着。
    总体来说,太子殿下是一个矛盾的人。
    他身上有太多人格。
    不像是一个人,像是几个人住在一个身体里。
    为了给太子殿下保驾护航,陛下一道圣旨把抚宁侯朱永从北方抽调了回来,赴任江西,担任西线军马的总兵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