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堡宗别闹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承天门阅军

第三百七十六章 承天门阅军(1/2)

    景泰十九年,大明太子朱见济,及冠。
    冠礼之隆重,大明罕有。
    当是日,天下各地都司的都指挥使,布政使司,各地藩王、郡王,但凡三品以上官员,皆被宣召入京参加冠礼。
    并周边邦国使臣若干。
    冠礼是八月一日上午举办。
    礼毕之后之后,朱祁钰大宴群臣,和朱见济并坐,无分主次。
    这态度就很明了了!
    太子朱见济的地位,已经无人可用动摇。
    哪怕福王朱见津。
    当然,这个状况大家其实都知晓,只不过冠礼上的父子并坐,更进一步确凿了大明太子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而已。
    宴后,群臣和使臣以为该告退了。
    不料朱祁钰起身,对众人道:「自正统十四年,朕登基一来,兢兢业业,缝补我大明的东墙西院,弹指一挥间,十九年过去了,正统十四年大明的颓靡,在朕和太子的努力一扫而空,如今我大明一路高歌,正迈向永乐盛世的光辉中。而在正统十四年一败涂地的大明雄师,如今也有了新气象。今日是太子冠礼,如此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朕欲和诸卿共赏我大明雄师之壮哉风华,诸卿随朕一起,去往承天门阅军!」
    这是儿子的意思。
    从今以后,每年的八月一日,大明都会举办一场阅兵仪式。
    群臣和使臣们有点懵逼,什么状况,今天阅兵?
    而且是所有人一起去阅兵。
    一般情况下,阅兵都是天子和太子干的事情,臣子们很少去,而且大多阅兵意味着一个可能:马上要出征!
    难道大明今天就要发兵征讨安南或者漠北?
    作为大明周边的邦国,这些年大明的强势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基本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关注大明的动态。
    根据这几年的局势,很明显,大明和安南之间必有一战。
    去年太子去时,安南进犯广西。
    大明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而和漠北是世仇。
    所以大明出征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大家真没想到,会在八月份出征——不合乎大明的一贯套路,出征漠北,这个时间点不对。
    出征安南,时间没问题,但安南还没被韩水平打残。
    没必要。
    不如继续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今日太子冠礼后阅兵,所有人都有点懵逼,大明的臣子更是万般不解,没接到要出征的兵部行文啊。
    其实他们想多了。
    朱见济安排这场阅兵,就仅仅是阅兵而已。
    就是亮肌肉!
    一方面,壮哉我大明国人爱国之心。
    一方面,震慑外邦不臣之心。
    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安排得并不周全,参加阅兵的部队主要是团营、驻扎在京畿周边的亲军二十六卫。
    主角是东宫幼军。
    尽管没有进行正步练习,但大明雄师拍成队列从承天门前走过,盔甲鲜明旌旗蔽空刀剑森冷,成编制的雄师带来的压迫感,尤其是大明对外战事屡战屡胜,给士卒带来的那股精气神,还是让群臣振奋,让使臣骇然。
    最后是东宫幼军压轴登场。
    因为新式东风步枪还没全部生产出来,幼军无法全军配备,所有依然用的老式东风步枪参加阅兵,不过三千人扛着东风步枪走过承天门,后面两百迫击炮的队伍,还是很大的震撼了外邦使臣。
    最后的大雪铁骑。
    大雪铁骑才成立,两万人的军队,战马都还没配齐备,于冕仓促之下,拉了一千人的轻骑,按
    照太子殿下的需求,在承天门前风驰电掣而过。
    很拉风了。
    按照大雪铁骑成立时的想法,全是白色战马白色盔甲,再配上银枪和雪亮的战刀,一千大雪铁骑如一阵大雪掠过。
    阅兵的时候,朱见济对旁边的施辛道:「施院令,现在大雪铁骑成立了,火药、弹壳的工艺也都提升了起来,是时候开始研发短枪了。」
    大雪铁骑还是人手配备一支沙漠之鹰比较好。
    嗯……
    沙漠之鹰这玩意儿朱见济也只是听过,不了解,其实也弄不出来,这么说是比较霸气,实际上就是一支普通的手枪而已。
    施辛道:「按照殿下的设计图,短枪的弹匣好换弹、退壳的零件,实在太过于精密,估计得耗费不少时间来研发。」
    朱见济嗯了声,「我们有的是时间,不急。」
    景泰十九年的承天门阅兵,很快通过承天门外观礼的百姓之口传遍全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邦使臣或许不清楚,但大明朝野的有识之士都揣摩出了一个信号。
    来年开春,必征女真!
    巧了。
    八月底的时候,在东北也有一场阅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