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人,得加钱 > 第三百一十七章 贾大人办亏空

第三百一十七章 贾大人办亏空(1/2)

    亏空十七万两,什么概念?
    四川一省财政收入不过百万两,甘肃那边不到五十万两,一个民政局附属的国家级陵墓一年却赔了五分之一川省财政,这他娘的不是看坟,是看无底洞!
    贾六那个气啊,坟里好东西一个没弄着就接手一笔烂账,搁谁都不乐意。
    十七万两啊!
    他这个正三品的总管大臣一年法定俸禄也不过才130两,算上养廉银6000两,不吃不喝得三十年才能把这窟窿填上。
    这不是坑爹,这是坑太爷。
    景陵这破地方可没运钞车给他劫,也没军火粮食让他通敌。
    除了维修一下破衙门,哪还有什么大工程给他搞。
    所以让贾六到哪弄十七万两填窟窿?
    这可是真正替大清干事,替爱新觉罗干事,贾六是绝不可能往里垫自己挣的血汗钱的。
    所以,账绝不能认。
    可很快,贾六就捏鼻子认了。
    为啥?
    按大清官场潜规矩,后任不翻前任账。
    你要翻可以,交接的时候就当提出来。
    你不提出来,“叭叭”一通大印盖了,说明你这新任总管大臣认账了。
    认了账,还翻脸,这得罪的可不是前任总管大臣,而是很多很多人。
    也怪贾六没留神,刚才光顾着办手续,就没想到清查前任账目,现在好了,十七万两亏空算他的了。
    再说,他真就查账的话,这账也没法查。
    因为,这笔数额巨大的亏空不是上任总管留下的,而是好多任总管留下的。
    这要怎么查?
    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到的可不是清查亏空这么简单的事了。
    历届总管大臣为啥没人把前任留下的财政问题揭发检举,已经说明问题。
    很有可能一开始只是亏空个几千两,结果一任任累积下来,就成了如今的天文数字。最后,这个天文数字越滚越大,形成严重社会问题时,那谁是最后的接盘侠,谁就顶雷吧。
    别怨前人,这就是规矩。
    娘希匹!
    望着那厚厚一叠账本,贾六心想这他妈的是非要逼着他把圣祖仁皇帝嘴里的大金牙给撬了啊。
    “大人,亏空是大了些,但有些是急着要还,有些不急着要还”
    德尔量跟个绍兴师爷似的为新任总管大臣指点迷津了,按其的说法有三万多两是急需解决的,因为这些账背后的债主都有来头,得罪不起。
    有些则是根本不必理会,如历届总管大臣招待过往钦差、官员的费用。
    按德尔旺说的翻到账本最后,贾六赫然发现这些年景陵的招待费用高达四万九千余两。
    也就是光吃喝欠的钱就高达亏空的三分之一多。
    “怎么会吃掉这么多银子?”
    贾六被这笔吃喝费用惊住,折算成人民币可得五千万呢。
    这帮家伙吃的龙肝凤胆不成!
    再想他为官以来一直清廉,每顿只以四菜一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难得吃下属或同僚的招待餐,而这帮看坟的家伙光吃饭就吃掉几千万人民币,简直叫人难以忍受。
    德尔旺解释了,景陵这地方是个冷水衙门不假,可架不住每年礼部、工部、还有内务府都派人过来视察,其它衙门的也来,所以迎来接往的费用实在是太多。
    早些年还好,各项费用都能报。
    可近十几年形势严峻,国库没钱,费用便不好报了。
    好比本应该报一万两,结果内务府最多只给批两千两,余下八千两怎么办?
    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挪着用,结果越挪越多,便形成了如今十七万两的巨额亏空。
    “哪些债是要急着解决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就要办事,既然前任们欠了这么多钱,贾总管没道理一概不认。
    便准备走程序,
    就是看看今年上面拨多少钱下来,然后跟前任们一样,继续挪呗。
    能糊弄到几时就几时,只要这事不在他任上爆就行。
    和珅说了下半年乾隆要来谒陵,把老头子招待好了,到时自己说不定就能离开这破地方。
    德尔旺正要说,外面传来吵闹声,隐约还夹杂着女人的叫骂声。
    这让贾六顿时拉下脸来,自个新官上任这帮家伙不想着送礼就算了,怎么着,还给他来一出下马威不成?
    结果这事还真不是下面这帮家伙要给贾总管“颜色”看看,而是附近的商铺酒楼,包括给景陵负责道路、工程维修的单位知道新任总管大臣上任了,全跑过来要钱了。
    有工程款,有招待费,有瓜果蔬菜供应费,有香炉费
    有没有姑娘青春损失费什么的,就不知道了。
    乱哄哄的来了百多人,一个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