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人,得加钱 > 第六百零九章 老杨,你过关了

第六百零九章 老杨,你过关了(1/2)

    传国玉玺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惟一凭证。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便为“受命于天”,失之则为“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被讥为“白板皇帝”,为世人所轻蔑。
    印上所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仅是每一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存在,更是每一个男人做梦都想得到的宝物。
    反正贾六做梦都想得到这枚传国玺,非如此,何以证明他贾氏代清的天命及正统。
    栓柱从总督后衙厢房水井中找到的这枚传国玉玺,无论是玉质还是整体形象,都符合传国玉玺的基本特征。
    当年传国玉玺是在洛阳失踪,此物却现身在河北保定,当然也是有一段历史故事的。
    这个,贾办正在编造,为了故事更真实可考,贾六授意在民间物色几个写历史的帮忙,回头一人给他们一个盟主。
    “传国玺!”
    贾六脸上的震惊之色丝毫不伪,因为造假和宣称是两码事。
    如果连他自己都不信,怎么叫老杨信?
    怎么叫天下人信!
    激动从栓柱手中接过湿漉漉的传国玺,上下左右反复打量,继而却疑惑道:“为何此印有一角为金包之?”
    “少爷有所不知,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传国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后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栓柱将金包角那面特意放大镜头,主要是让杨布政看的。
    贾六一边用眼角余光瞄老杨,一边又故作不解:“何以金玉皆有烧烤印迹?”
    “少爷,据史书描写,传国玺的最后一任主人乃后唐末帝李从珂,其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洛阳玄武楼,就此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栓柱跟专家似的转动传国玺,侃侃而谈:“真金不怕火炼,玉虽不怕火烧,但火烧之后难免有裂印,从此玺外观表像来看,基本可以确定乃是真玺,符合史书记载。”
    贾六听的不住点头,又指印右侧刻有小字问道:“这天命石氏又当作何解?”
    栓柱又仔细讲了,说什么后赵石勒灭前赵得传国玺,结果那胡人傻帽别出心裁,竟叫人于传国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又二十年,冉魏杀胡,此玺落在冉魏手中,后冉魏求乞东晋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建康,由此,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氏。
    “这么说,此玉玺的确是始皇帝的那枚传国玺?”
    贾六语气难掩心中激动。
    “如假包换!”
    栓柱非常肯定,这块要不成,他可以让四川那边再制一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想千年之后传国玺重现人间天命在我,天命在我啊”
    贾六的手都哆嗦了,想让人在印左侧加刻“天命贾氏”四字,以同胡人石氏抗衡。
    他走的是发展与篡权并立的方针,因此必须要给人一种望之就是人君的概念。
    老杨作为主政地方多年的大员,于直隶更是举足轻重,虽然对自己的忠诚已经被证明,但是,总还差那么一点。
    这一点是什么呢?
    就是臣子的自我意识。
    重现人间的传国玺就是让老杨这种地方大员进行思想升华的利器。
    现在,只要老杨一哆嗦跪下喊声陛下,那就能彻底放心放手大用了。
    不想,老杨反应是有反应的,就是并没有按照贾皇帝的意愿去反应。
    而是幽幽看了眼公然造假的主仆二人,很是诚恳的说了句:“大人,别这样。”
    “嗯?”
    贾六感到扫兴,嘴巴撇了撇:“朴园兄莫非认为这天命与我无关?若无关,为何别人得不到这传国玺,就我贾佳世凯得了呢。”
    “这此玉玺不管材质还是形状,及所刻字迹,确与史书描绘相符,”
    老杨讲的这几句让贾六心头较为舒坦,问题人家最后来了个“但是”。
    “但是什么?”
    贾六语气明显不快,通常情况下以但是结尾的,基本就是全盘推翻前面的意思。
    直觉老杨不够忠诚,莫非真要将他拿下,省得碍着他在直隶大展手脚。
    “如果下官没有记错的话,传国玉玺乃李斯以篆字雕刻而成,此印却是却是楷体。”
    老杨看出额驸不高兴了,但良知还是让他说了真话。
    “纳尼?”
    贾六闻言色变,赶紧抓起大印底朝天细看,这一看顿时也是怒了:妈啦个法克油的,八个大字真他娘的是通俗易懂的楷体字!
    就差是方正出品了。
    一道勾人的目光凌厉的扫在栓柱脸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