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318章 孔夫子辞官

第318章 孔夫子辞官(1/2)

    “正是。大王,草民等人世代居住于依山傍水之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今却只能以耕种,屯田垦荒为生计,何其无辜?”
    “请大王体谅我等,废止禁绝农户进入山海湖泽谋生之政令!”
    在吴国近期所颁布的政令中,最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的,就是严禁他们进入山川湖泽谋生。
    这时,在一侧的廷尉伯噽不满的道:“大胆!你们这些刁民,怎敢抨击国政,非议大王?”
    “不能进入山川湖泽谋生,难道你们就不能用自己卖粮所得的钱,去换去各种肉类以及必需品吗?”
    “这……大王,我吴国的粮米着实便宜。能养家湖口,补贴家用已经实属不易,怎敢奢望再有口腹之欲?”
    那个老农难为情的道。
    毕竟谷贱伤农,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吴国,早已经实现了国人的温饱问题。
    但,这也意味着农民兜售出去的粮食,根本挣不到什么钱!
    闻言,庆忌只是澹然一笑,道:“国府诏令,严禁农户进入山川湖泽谋生,然,并未禁止尔等到山里砍柴或打猎,在江河中捕鱼。”
    “重点是‘谋生’二字,若只是为口腹之欲,补贴家用,未尝不可行猎于山河之中。”
    “大王英明!”
    听见庆忌的这番话,农夫们这才松了口气。
    庆忌又将目光放在治粟内史范蠡的身上:“范卿。”
    “臣在!”
    “令你负责行商资格证一事。凡我吴国商贾,需持有行商资格证,不论是大商贾也好,路边的小贩也罢,无有行商资格证,一律以盗窃罪论处!”
    “诺!”
    范蠡立马答应下来。
    行商资格证这种东西,看似不重要,但其实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乃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这能让吴国严格把控国内商贾的数量,不会太多,也不能太少。
    ……
    滋德殿。
    庆忌正在处理日常政务。
    吴国此时正值第二次变法期间,庆忌作为一国之君,要处理的政务也不少。
    “大王。”
    这时,王后季蔻端着一碗羹汤走了进来。
    “王后,坐吧。”
    “这是臣妾为大王你亲手熬制的羹汤,请大王趁热喝了吧。”
    “善。”
    庆忌微微一笑。
    季蔻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贤内助。
    即便不能为庆忌理政,也能从生活方面处处关心他,而且使庆忌不会为后宫的琐事缠身。
    后宫不得干政。
    这种说法,在吴国是并不存在的!
    莫说是吴国,即便是齐、鲁、晋、宋、卫等中原列国,也不存在“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
    所以,有的时候庆忌也会让季蔻帮着自己处理一些不大重要的政务。
    在一些一时间难以决断的国事上,庆忌更是会询问一下季蔻的看法,再做定夺。
    忽然,庆忌眉头一皱。
    因为他在竹简中看见了会稽郡郡守孔丘的奏疏。
    这是孔丘请辞的奏疏!
    若只是普通的辞官奏疏,庆忌还能以三言两语,大义凛然的驳回。
    但这一次孔丘的请辞,显然不一般。
    庆忌在吴国推行第二次变法后,其中推行的《法经》,就在国内掀起热议,吴人对于这样的“严刑峻法”褒贬不一。
    以孔丘为首的士子大夫们,更是禁不住抨击《法经》之苛刻,多次上奏,请庆忌废止《法经》,重新以《周礼》治国。
    但,庆忌岂会听从?
    《法经》已经在金陵推行,且收效显着。
    至少在这一段时间内,金陵的犯罪事件大大减少。
    偷盗事件几乎没有,民间的私斗也被极大的降低,国人都畏惧于《法经》,对于吴国的法律条文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是因为庆忌让人将《法经》上的所有内容,都镌刻在王宫的大门口,让世人可以一睹。
    再者,为了避免目不识丁的黎庶,无意中犯罪,庆忌也曾多次派出官吏到各处解说《法经》上的内容。
    所以即便是不识字的黎庶,一样能做到遵纪守法。
    “王后,对于孔丘的这次请辞,你有何看法?”
    庆忌向王后季蔻询问道。
    闻言,季蔻沉吟片刻,便道:“大王,孔夫子这可能是在跟大王你赌气,当不得真。”
    “孔丘的治国理政能力,的确突出,尤其是教化之功!”
    “他到任会稽郡不过一年多,便使得原本桀骜不驯,不服王化的越人纷纷归化,人人皆敬仰孔夫子之名,使会稽郡得以政教大行,一片清明。”
    “既如此,大王断然不可让孔丘辞官归隐,或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