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九十八章 收没(求订阅)

第九十八章 收没(求订阅)(2/3)

澄带兵闯入,庙中僧人都被搜集到了正殿外。
    高澄问向众僧:
    “我听闻你们寺中藏有大乘佛法,何不速速为我取来,造福天下。”
    众僧相互观望,因为主持被杀,临时主事之人不得已出列回答道:
    “启禀世子,老僧在宗圣寺修行三十余年,不曾听说过寺内藏有大乘佛法。”
    高澄却不信,他对着带来的六百余名主持冷哼道:
    “我早就听闻你们僧人一贯敝帚自珍,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同行的主持们有与老僧相识之人赶忙劝说,让他快点将大乘佛法拿出来。
    老僧有苦难言,他们真没藏有什么大乘佛法,当即让庙中僧人将藏经阁中的经书尽数搬出,众主持一一辨认,确实没有所谓大乘真经。
    高澄却不信,非要让自己麾下士卒大索寺庙,一番寻找确实没有大乘佛经,但意外搜出了许多兵刃甲胄。
    “昔日太武帝就因庙宇私藏兵械而屠戮沙门,你们居然还敢行此恶事,莫非是因当年之事,记恨国朝,意图造反!”
    高澄趁机发难。
    各寺主持与宗圣寺僧众都已经反应过来,这分明是高澄在设局。
    就在老僧两眼一抹黑将要昏倒之际,随行的崔季舒进言道:
    “仆以为此事或许是前任主持所为,与如今的僧众无关。”
    眼见高澄闻言颔首,老僧这才缓过气来。
    可崔暹却黑着脸道:
    “即使是前任主持所为,世子也应该彻查城中寺庙,看其中是否藏有兵械。”
    众僧的心再次提了起来,纷纷跪地叩首求饶,这种事情要栽赃可太容易了。
    高澄不管,下令士卒将众僧看管起来,再调派军队大索全城寺庙。
    他之所以提前将六百名主持控制,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组织僧众反抗。
    包括高隆之新建的那些寺庙在内,共有百余所发现庙中藏有兵械,所幸全是缺了主持的庙宇,倒也没有殃及无辜。
    高澄立即委托侍中高隆之将这一情况禀报天子,不管元善见是什么想法,侍中高隆之都请来了圣旨。
    元善见历数僧人罪行,言称是没有大乘佛法修持自身所致,下令裁撤关东各处寺院,勒令僧人还俗,直至大乘佛法传入。
    又命高澄选拔高僧,西行求取大乘真经。
    高澄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为僧众上表求情,请求允许设置少量寺庙,控制僧众数量,禁止私自剃度,设置度牒司考核发放凭证。
    不久高隆之又为高澄带来第二道圣旨,一切依照高澄所言。
    高澄得了旨意,立即着手开展此事。
    洛阳现今有寺庙一千三百余所,高澄大笔一挥,决定抹去零头,只留十二所僧寺,一所尼寺。
    而包括永宁寺、景明寺等大寺更不可能留下,高澄悉数裁撤,打算用来屯驻京畿兵。
    这些大寺都设有校场,也不愁没有操演的地方。
    把军队放置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让高澄更有安全感。
    而对于地方寺庙,高澄同样一刀砍,每县仅能设置僧寺一座,每州设置尼寺一所。
    按照高澄的本心,让她们生育子嗣,繁衍人口难道不好吗。
    可总有许多老尼姑,没有家眷,又不能生育,纵使强行婚配给鳏夫,也讨不到什么好脸色。
    设立尼姑庵就是让她们能有个地方养老,往后肯定不会再颁发度牒给年轻女子,大好年华用来诵经念佛岂不可惜。
    要想当尼姑?可以,六十岁以后再说。
    至于僧人谁要还俗、谁又能继续诵经念佛,小高王可没有搞佛学考试的兴趣。
    他直接按照年纪来划分,六十以上者,高澄就赐予度牒,让他们继续当和尚,小高王再不当人,也不好意思强迫六十岁的老僧去田里耕种,为他缴纳赋税。
    原则上每座寺庙僧人不能超过八十人,在年老僧众把位置空缺出来前,绝不发放僧碟,坚持一个僧位一份僧碟的原则,绝不动摇。
    当然,以上这些都与洛阳瑶光寺无关,瑶光寺虽是一座尼寺,却不在留存的洛阳十三僧尼寺庙之中,也不在裁撤之列。
    这是因为瑶光寺有它的特殊性,由宣武帝元恪所建,孝文废皇后冯氏、宣武皇后高氏、孝明皇后胡氏,还有大量的妃嫔、贵妇人,先后在此寺出家。
    就实质而言,这其实就是一座后妃疗养院,前朝妃子都在此间修行。
    尔朱英娥若不是尔朱荣之女,只怕也早就进了瑶光寺诵经念佛。
    真要将瑶光寺裁撤,逼迫这些妇人改嫁,天下舆论汹汹,只怕会引起公愤。
    高澄有意将瑶光寺以外,洛阳还俗尼姑们与京畿将士婚配,打算找个时间让未婚的士卒来一次大规模相亲。
    与此同时,高澄也在盘算要不要自己做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