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2章 明军的考核

第32章 明军的考核(1/2)

    佃户们都在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却没人表态。
    时间一点点过去,朱高煦有点意外,原以为这个时代的百姓最想拥有自己的良田,大伙一定会踊跃报名参军。
    没想到居然没人有反应?这可不是好事,他刚回北平第一件事就办砸了,不但在部下面前丢脸,在他燕王朱棣面前也丢脸,他可是亲自上门去说要募兵的。
    好在他留有后手,朱高煦赶紧看了眼韦达,韦达则向某处点了点头。
    现场人影闪动,好像有人从后面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坐下。
    接着人群中有人大声道。
    俺家中就俺一个丁,儿子还小,俺去当家丁了,家里的田怎么办?
    韦达立马道:“平时训练,农忙时让你们回家,如果战时,家丁在外,会组织全村的其余人口,一起统一帮大伙种田。”
    有佃户点头:“这样还不错。”
    但马上又问:“战时啥意思?还要打仗吗?”
    韦达叫道:“现在大明四海升平,哪有大仗打,最多就是剿剿匪,平平叛,怎么着,你们还不想打仗?拿了永业田不想出工出力吗?”
    “老子可想打仗了,只有打仗,才能升官发财。你们可是王府家丁,万一立下大功,摇身一变,飞黄腾达成了官,乖乖,你们子孙后代都享福了。”
    人群又是一阵喧闹,有人脸上还真露出向往之色。
    谁不想当官啊。
    但人群里很快有另一人问:“俺们要战死了,有啥说法吗?”
    “和朝廷正兵一样,享受朝廷抚恤,王府另加一条,家中田地,以后只收一成租,如战死时,已满五年,田地归你们子孙所有,收一成租。”
    人群更加的热闹,大伙都在讨论,有些人坐的比较后,可能听不清韦达的话,正在询问前面。
    现场又是闹哄哄的,很多人交头接耳,感觉不错。
    因为一旦入选,先给五亩永业田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刚刚一直问话的人左右看了看,突然举手:“俺要报名,算俺一个。”
    另一个问话的也赶紧举手:“也算俺一个。”
    “好。”韦达大喜:“你给老子过来,立字为据。”
    现场还要立字为据,显的很正式,同时是朱高煦向大伙表示,本王是信守承诺的人,所有的福利,都会写在纸上。
    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这或许没啥用,但关键这种态度,还是让人比较认同。
    很多事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有人带头。
    这人一带头,马上陆续有人要报名。
    但当天效果不是很好,三百多户里,才选了六十个丁。
    没有达到朱高煦要求的两百个。
    倒不是报名的不够,很多家里只有一个丁的,也踊跃报名,为了五亩永业田已经不顾一切。
    但是能报名不代表能选上。
    还有很多丁在家里没有来,所以当天选来选去,都选了六十人。
    而且朱高煦对选兵要求比较高,他有这么多佃户,当然要好好选。
    等上午的兵士选完,朱高煦问韦达:“刚刚那两个率先说话的是谁?”
    “是卑职的两个部下,赵青和孙胜。”
    原来刚才率先开口的两人,是朱高煦让韦达安排的托。
    当时朱高煦要求托们比较年轻,说话声音要大,能记住朱高煦准备的台词。
    赵青和孙胜发挥不错,圆满完成任务。
    “调他们到我亲兵队来。”朱高煦把这两个大聪明调到自己亲兵队。
    下午和第二天他们还是这么干。
    就这么连续干了两天,终于在他所有的佃户中,抽满了两百丁,且皆是精壮青年,良好的兵源。
    而他付出的,只是当年的一成田租,和一千亩田,还有供他们训练时的吃喝。
    抽足两百人后,朱高煦开始重新编制,分配人手。
    原三个百户王斌,韦达,盛坚各留六十老兵,各补四十名新丁。
    他们部下抽调出的老兵,分配给宋猛和周虎一部分,再以新丁补至一百。
    宋猛的哨骑队,只补了十名新丁,其余的人里,有精骑射的五十老兵,他自己寨子里带出来的四十人。
    周虎的亲兵队里,俱挑选了精壮强悍力气大的。
    接着朱高煦又给毛雄那边分配了三十人,让毛雄组成了五十人的队伍用来经商,大部分都是寨子里出来的,由宋猛的族兄宋长林带队,跟随毛雄。
    至此,朱高煦手中有了五百兵丁,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但人是有了,后期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训练,伙食,兵甲。
    其中伙食和兵甲,燕王现在都很急需,从上次拜访燕王的结果来看,主要还是得靠他自己搞定。
    这些问题也不能一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