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食的可就有些为难了,没有地方坐啊,整个饭庄的大厅都没有散座的地儿,被这些来祝贺的乡绅权贵坐满了呢。
但开饭庄的哪能拒客进食,杨心兰紧急地跟爹爹和舅姥爷、赖兴做了商量,务必得商量出应急且可行的办法。
好在很快就商量出了结果,赖兴也就站出来请人了,“诸位父老乡亲们,感谢大家的光临,本店甚感荣幸。”
“只是有些对不住了啊!小店今日宏张开业,宾客迎门,这边饭庄大厅一时半会儿的是没地儿了。”
“不过各位别急,‘同发百货铺’也是咱家的买卖,大家可以去那边就食,饭菜都是一个师傅做得的,口味丝毫不差,请各位随我来。”
人都是好热闹的,越是听说这里人满为患,越是想要凑这个热闹,一众人闹哄哄的就跟着赖兴来到了‘同发百货铺’的门口。
就见百货铺的方掌柜,此时正笑容可掬的站在门口迎接客人呢,平时来铺子里买东西,想见方掌柜的一面可是不容易。
现在受到这样的待遇,大家的心里自然平衡了,哪还顾得上埋怨杨家正厅里有没有自已的位置,甚至是有点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感觉了。
立刻都上前跟方掌柜的客气着寒暄了几句,方掌柜也客气地把人请进了铺子里,本来摆放服装的地方,此时都摆放了简易的条案、条凳。
热腾腾的熟食、米粥、糕饼等等,也已经摆放在了柜台上,因为今天是半价待客,人多得完全超乎了预计,很快就坐满了厅堂。
外面还有一些进不来的,好在这些人主要是凑热闹,吃得也快,一茬儿接着一茬的换人,门口等待的却仍然不见少。
可是米粥、糕饼、熟食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少了,眼见着就不够卖了,开业才第一天呢,有客没货,这不是要砸招牌吗?
没办法,紧急磋商,却也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后厨那边紧着做也是供不上趟,最后还是杨心兰搬出了现代的促销手段,才算解此时的燃眉之急。
发号、限购,凡是今天没有机会就食的,或者没有买到熟食的,明天可凭号票就食或买到相应的食品,仍享受半价优惠。
消息一公布出来,那些没买到东西的客人们才满意了,贵在快速,孙瑜当场就写号,方掌柜的组织排队,夏青伙计发号。
就怕慢一慢,有更多的街坊、邻居拥上来,毕竟原本说的半价,可是只限开业当天的。
所以还没等想占小便宜的人醒过味儿来呢,号票已经发完了,还好,处理得及时又妥当,算是皆大欢喜了。
但自家这还有好几十口子人呢,到了晌午,也总得轮换着吃饭吧,下午忙不忙的还不一定呢。
杨心兰想到这儿,就冲着梅夏喊到,“夏姑姑,咱自家人也得吃饭吧,安排人快点做饭,饿着肚子下午可干不动活儿了。”
梅夏看着心兰姑娘着急的样子就乐了,顺嘴开了句小玩笑,“等姑娘想到这个,我们可都得挨饿了。”
说完又觉得这话有点过了,心兰姑娘好歹是主子呢,自已可是逾矩了,赶紧说正题,“姑娘,方掌柜早已经安排夏嬷嬷和夏红枣她们动手了。”
“蒸了两大锅的红枣糕和一大锅的米粥,又拾掇了一些菜品,现在我就去安排轮换,咋也不能耽误了下午的活计。”
这位夏姑姑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着实不错,绝对是堪当大用的,杨心兰太满意了,“夏姑姑,百货铺子这边儿,你就多操心吧。”
“瞧姑娘说的,这不都是奴婢该做的么,姑娘你就只管去操心大事儿吧,这些小事情就交给奴婢们来。”
虽然心兰姑娘不让他们自称奴婢、奴才什么的,但说起正事儿来,梅夏还是下意识地摆正了自已的位置。
对于梅夏他们这样的心态,杨心兰多少也是理解的,毕竟是在相府守了那么多年的规矩,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容易改。
况且现在的大环境,自已也不敢太过讲究人人平等,不然让人看到自家下人不守规矩,还不知道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毕竟总有些人眼红、心思不安分,看不得自家的好,时时刻刻想要给杨家上点眼药,施个绊子什么的。
杨心兰也不是刚穿过来时的单纯了,她现在对于这个社会大环境,已经有了融入和了解,所以已经不会再莽撞和强求。
这边安排妥当了,杨心兰就又重新回到了饭庄大院,就见六个烤禽转炉前,赖兴娘正在检视熏烤的效果。
只见她嘴里不断要求着伺灶,“这个要文火”、“这个要弱文”、“这个火稍微调大些”、“这锅要用甜梨木”、“这锅用山楂木,别拿错了”……
梅秋姑姑则带着几个新来的女孩子,在穿挂半成品的禽类,并不断地指挥着穿梭来往的石头、天魁、婷婷(张嫂女儿)、可心(李志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