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真假之谜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真假之谜(1/2)

    看着眼前的两只宝鼎,唐疑庵大吃一惊。
    周丹泉带来的这只鼎,竟然与真鼎一模一样。
    如果不仔细察看,根本无法区分。
    只不过真鼎更有神韵,做工也更加考究。
    唐疑庵问他从哪里得来的鼎,周丹泉说,你难道忘了我的父亲是有名的瓷工?
    我亦自幼喜好彷制古器,且拜过名师学艺。
    唐疑庵恍然大悟,对周丹泉的记忆力和工艺水平非常佩服。
    随即以四十两白银,买下了这只彷鼎,收藏起来。
    此后,他便将真鼎秘藏起来,从不示人,如有人来观赏,便以假鼎应付。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入神都,明王朝危在旦夕。
    据传,这只定窑瓷鼎在家族传承争夺时,被打碎了。
    不过,如果真碎了,陈文哲也就不关心这个,也更不会有后来发生的事情。
    番茄免费阅读
    就因为有真假二鼎,所以还有说打碎的是膺品,真品为潞王朱常洛所得。
    后来清军攻入杭市,潞王的侍从情急之下,便将这只鼎沉入钱塘江中。
    时至今日,真假瓷鼎均已下落不明。
    而这也成了考古学上的一个千古之谜,只不过,现在这个谜团,好像要被陈文哲揭开。
    因为他好像看到了一件瓷鼎的最后归宿,只不过他不知道,这件瓷鼎是不是那件定窑真品,因为它还有可能,是那件明代彷制的赝品。
    所以,事情并不如陈文哲想的那么简单。
    他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确实是一件彷青铜器瓷鼎。
    看着隋侯之珠内部那件瓷鼎的图片,陈文哲还真是感觉十分惊艳。
    彷三代青铜器的五彩饕餮纹瓷鼎,特别是五彩,真的让人看得如梦似幻!
    当然,这里的五彩,肯定不是后世的五彩瓷。
    它应该是一种窑变现象,所以看着其上的饕餮,居然能放射出五彩光芒。
    这是通过图片,给陈文哲造成的视觉效果。
    就好像是有一道光束,照射在这件瓷鼎之上,反射出来的五彩光芒。
    “对了,这是一种反射光,而不是真正的五彩,也不全是窑变,但里面确实有窑变!”
    看到这里,陈文哲想到古籍之中对于这件瓷鼎的描述。
    五彩的饕餮,吞云吐雾,白釉光洁如玉,熠熠生辉!
    北宋的瓷鼎可是稀有,到了南宋,其官窑瓷鼎就不在少数了。
    只不过南宋官窑的瓷鼎,在外观上也是彷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
    那么,宋元瓷器为何借鉴青铜器造型?
    还是说北宋,北宋时期,统治者鼓励经学。
    为巩固统治之需,倡导复古三代礼制。
    所以,当时的政府,就下诏令,让工匠彷照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铸就新庙堂祭器,并向民间诏求大量青铜礼器。
    此时通过图片,看着那件彷古瓷鼎,陈文哲还真不知道,这是一件宋鼎,还是明彷的定窑瓷鼎。
    明末清初的时候,应该是真被打碎了一只。
    可是谁说那只一定就是彷品?万一是那件北宋定窑的真品瓷鼎呢?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不止是没有沮丧,他反而有点兴奋。
    他最喜欢淘宝捡漏了,而这件瓷器的立体三维图像就摆在眼前。
    虽然不如真品在眼前看着真实,但是鉴定一下真伪,只是依靠这份图片,也应该足够。
    这是一件彷品,还是北宋定窑真品,还是先鉴定一下为好。
    如果是真,那就更好,就算是彷的,那也是明代名人彷的,而且有文字记载,这样的古彷,价值也不低。
    更何况,这件彷品就算是在明代,也是真正的精品。
    陈文哲看着隋侯之珠内部的图片,他打算好好研究一下。
    想要鉴定定窑瓷器,肯定要对定窑工艺有很深的认识,要不然肯定不行。
    而鉴定定窑白瓷,肯定首先看釉面的釉质。
    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
    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
    因此,一件定瓷器物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
    如果是彷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
    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
    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这一点肯定是看不出什么来,因为之前那一件彷品,就是乱真级精彷。
    釉质看不出什么,就看釉色。
    定窑白釉的釉色,最好的肯定是如同象牙之白。
    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