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1/2)

    陈文哲能够看清楚,被从船上推入水中的是一只鼎。
    而有了这一件宝鼎的发现,他自然就不再多加关注那件鸟谱。
    毕竟鸟谱已经打算交出去,当然也有陈文哲不想收藏书画的原因,因为这东西真的不容易保存,特别是古董。
    刚才提到的后母戊鼎,其实是我国古代五大名鼎之一。
    跟刚才说的清代海内三宝,没有什么冲突,就是多了两件。
    刚才说了后母戊鼎、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而最后一件应该是小盂鼎。
    虽然没有看的太过仔细,也没法通过回朔看的太清楚,但是,陈文哲还是怀疑,这件被藏在木箱之中,推入长江的鼎,好像是小盂鼎。
    这可就太有意思了,因为这件宝贝,消失的太长时间。
    那么,它要真是小盂鼎,那么又怎么落入了当年运输宝贝去弯弯的宝船之上?
    对于秘密,陈文哲是最喜欢研究的,因为有秘密,往往就意味着有价值。
    再说,鼎,特别是一些特别大,还有着特殊意义的宝鼎,都是国家重器。
    因为这种宝鼎之上,往往铭刻着我们国家的历史,而且很大的可能是正史。
    鼎这个词,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特别重要。
    鼎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鼎的本意,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
    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
    如:鼎鼎大名、鼎盛。
    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
    如:定鼎、问鼎。
    所以,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
    比喻喧闹、混乱。
    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京;
    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o)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那么,我国古代着名的鼎都有哪些?这里就要提到我国古代五大名鼎。
    鼎对于我国的意义非凡,所以只要有所发现,就是重大发现。
    而五大名鼎之中的两件,却是同一时间出土。
    百年前,西陕的一位村民却一下挖出了两件宝贝。
    可惜后来这两件宝贝,一件消失无踪,而另外一件却流传至今。
    那是道光时期,陕西陕郿县礼村有村民挖出了两件宝贝——大盂鼎和小盂鼎。
    这两尊鼎历史悠久,出自周代名臣盂之手。
    当时国家尚无文物保护的概念,地方官府对盗墓行为的管理也不严格,各地文物交易不受限制。 首发更新
    以至于,小盂鼎在出土后不久便遗失了。
    大盂鼎几经辗转,被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购入。
    当时袁保恒在左宗棠的麾下做事,为了谋得升迁,袁保恒将重金购买的大盂鼎作为礼物,赠予左宗棠。
    左宗棠位高权重,亦有收藏金石的爱好。
    在。(本章未完!)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得到了大盂鼎之后,对其爱不释手。
    不过,没过多久左宗棠便将大盂鼎,转赠给了潘祖荫。
    说起来,这潘祖荫虽贵为工部尚书,但当时的左宗棠已成为封疆大吏,为何要对地位低于自己的潘祖荫如此讨好呢?
    原来,左宗棠赠鼎完全是出于救命之恩。
    早年左宗棠在骆秉章麾下担任幕宾之时,曾得罪了永州总兵,因此获罪。
    值此之际,侍读学士潘祖荫站了出来,替左宗棠说了不少好话,这才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精华\/书阁首发更新~~
    左宗棠始终想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但潘祖荫唯好金石,且眼光极高,唯有大盂鼎这种级别的国之重宝能入其法眼。
    因此,在得到了大盂鼎之后,左宗棠思量再三,决定以此物相赠。
    说起这大盂鼎,其形制是标准的周代三足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