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神庙的潜浮雕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神庙的潜浮雕(1/2)

    随着士兵的一声喊,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又都兴奋起来,七手八脚地帮着挖掘下去。
    然而挖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宝物,只是一块上面布满文字的大石板,而且是一块没用的破石板。
    这些法兰西人懊丧地都囔着,看表情很是沮丧。
    没办法,这就是现代很多白精粉们粉的白皮,他们三百年前的祖先,绝大部分都是文盲。
    而去当兵的,不是流氓、就是小偷,真正的好人不多。
    这些士兵们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以来,对那些布满奇形怪状符号的时刻早已屡见不鲜了。
    这时一个名叫布萨的带队军官,他没有去休息,而仔细观察着这块石板,琢磨着他的来历。
    他发现这块石板,同以往见到的并不完全相同。
    石板上有三种文字刻成的铭文,最下面的铭文竟是人们熟悉的古希腊文。
    布萨意识到这一块石板的重要性,他立刻向上司报告了这个发现。
    很快这件事,就被拿破仑知道了。
    这时拿破仑正在进行远征埃及的战争,但他十分重视收集古埃及的文物。
    所以,随军带去了由175名学者组成的庞大的考察团。
    现在既然有了发现,他立刻将这块石刻交给考古学家。
    这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刻,长长约105厘米,宽约73厘米,厚约28厘米。
    经学者们鉴定,铭文的上部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下部是古希腊文字,夹在中间的是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后期的一种草书文字。
    由于石刻中有古希腊文,学者们弄清楚了碑文的内容。
    原来这块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僧侣门课的内容。
    为了感谢法老给神庙的赏赐,他们决定将法老的生日作为节日来庆祝。
    石板上三种铭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学者们希望借助古希腊文,来对埃及象形文字进行易读。
    当然,都知道,后来也解读出来了。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一块石板上的文字,就是古代埃及文字,也肯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可惜这些文字,没有希腊文文本,这就没法翻译了。
    如果单纯依靠文字来破解记录的内容,那就太难了。
    毕竟这种文字是与苏诺贝尔人的楔形文字、我国的甲骨文一样,都产生于原始社会中最简单的图画。
    看这种文字,就像是在看涂鸦,所以它叫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很难辨认,因为这种图形文字,是有许多是鸟兽和人物形象组成的。
    加上常常被刻画在石板或木板上,还有非常仔细地涂上颜色,描上细带,就让内容变得更加离奇。
    最重要的是刻画之后的象形文字,也不仅仅是文字,同时也是一幅幅的彩色图画。
    就像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古王国时期,到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1786年,他们从象形文字中,发展出一种更容易书写的草书体,称为祭司体。
    到后期,埃及又出现更草的字体。
    体世俗体以没有图画的特点,书写形式更简单,普通老百姓也会读写。
    在古埃及,这几种文字可以同时使用。
    后来埃及遭到外族入侵,科普特文和阿拉伯语取代了古埃及文。
    慢慢地,古埃及文在此后的1500年时间里,便不再有人使用和认识了。
    从古罗马时代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对埃及文化十分欣赏。
    但谁也不知道,那些碑刻上美丽的象形文字的含义。
    对于怎么翻译出的这块石碑内容,陈文哲还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他也想翻译一下,自己手中这块石板记录的内容。
    随着回朔速度加快,陈文哲看到罗塞塔石碑被运到欧洲。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人们研究古埃及文字的兴趣。
    有人发现象形文字中有一些椭圆形的圆框,对照已认出的古希腊文的专有名词。
    其中的陀罗密亚里山大,可以认定原框中的象形文字符号,一定是国王的名字。
    最终一个叫商伯良的法兰西,学者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
    商伯良绝对是一个语言天才,9岁就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以后又掌握了希伯来文、阿拉伯语、科普特语和波斯语等。
    他22岁时成为语言学博士,在1808年,商国良开始研究罗塞塔施碑。
    他先找出书写有托勒蜜名字的椭圆情况,对照希腊文,用拉丁字母读出了托勒蜜的名字。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