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超自然信史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超自然信史(1/2)

    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察者,有「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一些研究者对观察了19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察者进行了调查。
    然而,所有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0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察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
    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天再旦的感觉。
    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造成‘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
    这个结论根本毫无根据,实际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造成主观亮度减少25……
    另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正确性。
    另外,有人依据《日食路线图》作了调查。
    他们发现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齐鲁省,西陕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
    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象。
    《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
    这篇文章介绍了香江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
    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
    铭文如下:「(尧)公作妻姚簋,遘于王命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
    从簋的形制与铭文字形特点来看,该器的成器时间,似不会晚于西周早期中段。
    那么,「王命唐伯侯于晋」的「王廿又八祀」显然应该是成王二十八年无疑。
    鉴于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中,成王22年,康王25年,均少于28年。
    故此,尧公簋一出,断代工程阶段成果即被否定,成王或康王的在位年数必须修订。
    但这尧公簋上的铭文,也不能作为定论,来予以推翻前面的结论的最终证据。
    因为,唐代安史之乱后,唐与西域的联系被中断。
    而最近出土的西域唐代驻守西域的相关文书表明,西域地区上不知道唐的年号变更与皇位的变化。
    周代的信息交流,远比唐代更为迟缓,阻碍其信息传递的因素更多。
    因此成王和康王在位年限,不能单凭此一物便作为定论,应留有更多的探讨余地。
    其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着名的逨盘,其上也有历史争议。
    毕竟逨盘铭文记叙了单氏家族八代仕周,辅左文王至宣王十二代周王征战、治国理政的史迹。
    同出逨鼎记宣王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逨受王戒勉任命及赏赐作器事。
    记录的时间长了,很多事情就跟一些我们研究的成果不相符。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很多信息错误。
    或者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年代年号沿用,也是正常。
    所以,在2003年1月9日,西陕眉县马家镇杨家村,出土了27件铭文青铜器青铜器之后,有专家说「断代工程我们叫阶段性成果,看来是叫对了,否则会很麻烦」。
    …
    其实,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夏朝的存在与否。
    夏商周断代工程不仅相信夏代的存在,还列出了夏代各王的世系表。
    对此,不少西方学者持怀疑态度。
    在西方有关华夏古代史的教科书中,夏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朝代,而非信史;
    而商朝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因为甲骨文证明了商的存在。
    因此,有些西方学者批评「工程」,想
    当然地视夏为商的前朝,并定二里头为夏都,在目前情况下证据尚未充足。
    综合看来,支持「工程」的学者的依据,主要有四点。
    其一,南河西部和西山南部,是周代文献认为的夏人的中心地区。
    而这个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代表;
    其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基址,表明已经有了国家的存在。
    其三,碳-14测年结果表明,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在商代之前。
    其四,既然司马迁所论的商朝被证明是信史,那么,他所说的夏也应当是信史。
    一些西方学者则认为,周代文献中论述的夏人的活动,很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不能尽信。
    再则,二里头文化的水平,还不足以证明「文明」的发生。
    一般确切的文明,指有文字、城市、政府、贫富不均的社会。
    除非能够在二里头发现文字、青铜器和车等,或者任何文明的标志,否则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基本分界线还将是商。
    至于司马迁《史记》的可信性,一海外学者反驳说,《史记》也提及商的第一个王,是他的母亲踩到一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