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干宋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赵桓觉得自己又行了(求月票!)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赵桓觉得自己又行了(求月票!)(3/4)

李存正在放长线钓大鱼,哪能现在就跟赵宋王朝分胜负?
    ——要是李存现在就放开了打,一不小心将赵宋王朝的勤王之师给打光了,将来怎么收场?难道真等赵桓将战争赔款给凑齐了,主动撤军?那能让赵桓放心吗?赵桓要是不放心,能把赵佶他们那些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给诓骗回来吗?
    所以李存令杨再兴和杨志收兵,并将军队往北撤了撤,摆出忌惮赵宋王朝的勤王之师的架势。
    正月十八日这天,天降大雪,北风呼啸,气温突然极具下降,东京汴梁城里变得异常寒冷。
    这时离乾军围城差不多已经半个月了。
    由于这半个月东京汴梁城城门一直紧闭,外面的物资根本就运不进去,城中的达官贵胃又开始屯粮不放,以至于城中的粮食短缺,物价暴涨,穷困之民已经开始没有吃的东西了,甚至出现了冻死和饿死之人。
    李存得知这一情况了之后,下令往南薰门运五十万石粮食,然后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贵贱,每人都可以领取一斗粮食。
    赵桓君臣不愿意看到李存干收买民心的事。
    可赵桓君臣又不敢将他们仅有的一百多万石粮食拿出来分给民众。
    ——赵桓君臣要是这么干了之后,赵宋王朝的达官贵胃和军队的粮食就没办法保证了。
    所以,在迫不得已之下,赵桓君臣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存收买民心。
    至于李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粮食?
    那当然是因为李存打通了京杭大运河,不仅可以通过便利的水路将从东京汴梁城得到的缴获安稳又快速的送回应天府,还可以源源不断的往东京汴梁城运送粮食和军队。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马忠和范琼率领本部人马到达东京汴梁城的第二天,曹成也率领两万东府军押运一百万石粮草抵达了东京汴梁城。
    见此,赵桓君臣商量了一下,觉得还得继续给李存交付战争赔款,否则,李存要是这时候攻打东京汴梁城,那他们可就是前功尽弃了,而且,看李存这架势,哪怕就是赵宋王朝打国战,也不怕。
    所以,现在就断了已经答应给李存的战争赔款,是很不明智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宋王朝的勤王之师不断云集的同时,赵桓君臣依旧绞尽脑汁的给李存搜集战争赔款。
    可跟之前不同,这时赵桓再拿出这战争赔款,让赵桓觉得非常窝囊。
    因此,赵桓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期待着有一天能出了这口无穷的憋闷之气。
    勤王之师越聚越多,一直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老将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和秦凤路的西军抵达东京汴梁城下,赵宋王朝所聚集的兵马已经隐隐有跟乾军一战的实力了。
    种师道现在已经七十六岁了,绝对是一员高龄的老将。
    几年前,赵佶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初,考虑到种师道在西军当中威望甚高,便派种师道担任都统制。
    可种师道却反对赵宋王朝趁辽国之危攻打辽国,因此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计划比较消极,跟统帅童贯也相处得也很不愉快。
    后来,宋朝遭到了辽军的攻击,多有伤亡,种师道命令还击。
    但是,因为当时西军的主力未至、辽军全是马军、宋军又以步军为主等种种原因,种师道败给了耶律大石。
    那事过后,童贯为了自保,将责任全都推到了种师道身上,并弹劾了种师道不尊照赵佶的御笔勒兵,妄动刀兵,致使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失败。
    结果,种师道被撤职,然后被迫致仕。
    后来,收复燕云十六州不顺利,又让李存进一步做大做强了。
    赵佶才意识到,种师道有先见之明,于是下令恢复种师道保静军节度使职务,并让种师道担任宪州刺史、环州知州,后来因为种师道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又让种师道致仕了。
    去年,赵佶在禅位以前,又想到了种师道,于是在禅位的前一天,任命种师道为京畿、河北路制置使,并派专人去请种师道率领西军入京勤王。
    种师道致仕以后,一直在终南山豹林谷隐居,他真没想到,已经七十六岁的他,还能被皇帝想起,并委以重任。
    对此,种师道很感动。
    因此,种师道在接到勤王命令了之后,立即整军,准备勤王。
    不过当时种师道并没有立即就率军东行。
    ——种师道当时断定,大乾王朝的军队肯定不敢孤军深入,因为这犯了兵家大忌,李存是用兵大家,应该不会犯这个常识性的错误。
    后来,种师道率军出发了之后,也没有急行军,而是每日只行三十里,让军队时刻保持着战斗力。
    在前往东京汴梁城的途中,种师道遇到了姚平仲所率领的一千马军和三千步军,然后将其收编,继续以不紧不慢的速度向东行军。
    直到遇到赵桓派来搬救兵的开封府少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