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开局北美1400年:正在建国 > 【342】香火台上

【342】香火台上(3/4)


    从应天府至南昌,最好的路线选择是走水路。
    沿长江而上,入鄱阳湖水道,直入赣江抵达南昌。
    不过逆水行舟,进程太慢,王景弘在离开前就嘱咐,走官道快车快马,八百里路程十日可至。
    这样争取了足够时间,待得他们从北边返回时,醉仙楼也可以重新动工,拔地而起了。
    纯粹是为讨好神使。
    接下来的日子,董成峰就韬光养晦,模拟与王爷见面的场景,以免出了差错。
    十日后。
    南昌府已在眼前。
    因是黄昏,将入夜禁。
    车马在城中官府驿站下榻,被王景鸿派来随从的小公公,就给“董大人”讲起明日拜见的注意事项,多是一些礼仪相关。
    “宁王为何谦和,也喜交友。”
    “王公公随陛下就藩北平时,往来事宜都是由王公公负责,一来二去就成了王爷的座上宾……”
    讲解由来,也是为让他放松一些。
    总而言之,王爷会给王景弘几分面子。
    第二天,天光微亮。
    小太监就前往王府递送拜书,确认得了接见的准信,立即回返带董成峰前往。
    王府门前。
    董成峰深吸一口气,对太监点头后,就前去叫门。
    他也不知该跟王爷怎么说。
    不过王景弘给了他一封书信,应该会讲明一切。
    不多时,管家来迎,见了董成峰,神色平平。
    请他入了茶房,就没有下一步动作,而是二人对坐:“董大人官居何职?”
    开玩笑,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能拜见王爷的。
    更别提前几日王府才生了一些事端,不宜待客。
    方才门迎通传,有人持王景弘王大公信印来见,若非碍于那位身份,管家是打算闭门谢客的。
    董成峰一时尴尬,看向身旁小太监。
    小太监也不知说什么好,他只是奉命领路,根本不知这位董大人什么来头。
    眼见二人语塞,管家就知晓了,客气更少了几分:“那就直说吧,王公公捎带了什么话?”
    董成峰面红耳赤,将书信取出:“王大人有一封书信交给宁王殿下……”
    他还想着能亲见王爷呢。
    琢磨这么一天,却得了这么个结果。
    管家颔首,取了信封转身就走,也没留下只言片语。
    小太监见他难堪,就道:“董大人也别失落,信送到了,差事就算完成。”
    董成峰欲言又止。
    他知晓此行目的,是为醉仙楼股份,变价出售。
    若王爷见了书信不允,还怎么算差事完成?
    当他忐忑时。
    书信已至书房,宁王手中。
    “王大伴派了人来送信,多余的话也没说。”
    对于那送信人,管家也没多提,只当是无关紧要。
    宁王消息滞后,虽说郑和归朝是大事,但邸报一月一发,于大事才会加急至半月,统一送往全国。
    朱权一听“王大伴”就知是谁了,面露惊喜:“郑和归来了?”
    “也对,距离上次启航已有两年!”
    他立即开启信封,倒也没想旁得,只当是王景弘归朝,给自己来个信,免得消息滞缓。
    陛下远在顺天府,或许因郑和归来,会南下归朝。
    王公公是要给自己一个提醒,说不得就能进京面圣,游玩一遭。
    然而,等他打开书信,就为之一愣,眉头紧锁起来……
    因当首问候罢了,就直入正题。
    永乐十三年,七月十日夜。
    醉仙楼倒塌。
    醉仙楼塌了?什么鬼!
    莫非是地动?可醉仙楼要是都塌了,顺天府岂不是都要遭殃?
    可七月十日至今已有十二天了,早该有消息送来。
    待得继续往下看,他就知晓自己想差了。
    醉仙楼倒塌是为谜团。
    民间盛传为异象。
    为礼敬高天,皇家愿出资购下醉仙楼地皮,变价出售,以所得之资,慈善贫苦百姓。
    求王爷能出让股份,所得钱财也可重新购入。
    朱权看后,觉得没头没脑。
    醉仙楼塌了,没有事故原因,却要自己出售醉仙楼地皮……
    所为是礼敬高天。
    可慈善诸事,不是寺庙僧人所作的事情吗?
    无灾无难,何必施舍钱财与百姓?还要让自己左手倒右手一遭,配合演戏?
    “这不对啊!”
    他觉得透露着蹊跷,是不是有人仿冒信件,想要骗取地契?
    可谁又敢骗到王爷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狼窝(肉监狱)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绝品儿媳